第634章 不是終結,只是暫停(2 / 5)

能用,不得已之下將希望放在了有公室血統的趙武身上。

那麼,趙武辜負了晉君周的信任了嗎?歷史有給出答案。

獲得晉君周信重的趙武跟韓氏你儂我儂,等晉君周變成晉悼公之後,趙氏與韓氏吞吃了晉悼公生前很不容易才扶持起來的眾多中等家族,奠定了趙氏和韓氏日後分裂晉國的基礎實力。

“有結果嗎?”郤錡哪裡會不知道樓令來主大營被晉君周召喚過去的事情呢。

樓令知道郤錡是在問範氏和祁氏的紛爭,搖頭說道:“新軍將不可能跟君上撕破臉,想要的是讓君上愧疚。身為人臣用這種方式給予君上難堪,估計是要適得其反。”

,!

講實話,樓令真的認為士匄使用錯了方法。

吃了大虧計程車匄要是一聲不吭,一定會讓晉君周找辦法進行補償。

結果,士匄用了那樣的方法,只會讓晉君周再一次得出自己很弱小的事實,哪怕只是維護一國之君的尊嚴,不可能真如士匄的意去擼掉祁午的卿大夫職位。即便是晉君週會對範氏進行一些補償,也會是極不情願之下的一種權衡之術。

話說,士匄怎麼會幹出那種操作?這裡主要是因為時代的侷限性,沒有太多的前例讓士匄引以為鑑。

後人看前人,總是會因為前人的一些操作覺得有夠奇葩。這純粹就是站在歷史巨人肩膀上去看待問題。後人不正是有足夠多的例子可以借鑑,才避免犯下相同的錯誤嗎?

另一個事實是,歷史的錯誤總是在重複上演。而犯下相同錯誤的人,他們要麼是太過自信,不然就是沒有讀過史。

到了資訊透明的時代,發生了某件事情,它違背了人們的認知,事情的影響力足夠大,衝擊了固有的三觀,很直接就會被人們一刀切,例如:不敢扶。

樓令不是什麼好人、他之所以給予多數人正面的形象,說白了就是盡力在借鑑相關的前例,避免給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要問這樣活起來累不累,答案當然是會活得很累了。

架不住樓令有理想和目標,只要不讓他認定無法實現理想和目標,會很願意繼續偽裝自己是一個好人。

郤錡不是完全聽懂樓令在說什麼,琢磨了一會兒才問道:“你支援祁午在職?”

樓令面對郤錡的提問,知道不能有任何的迴避,必須給出自己的態度,說道:“荀氏和範氏越走越近,我私認為維持當前的卿位歸屬很好。”

一個弱小的祁氏佔著卿位,好過卿位被荀氏或範氏得了去。

同時,荀氏或範氏不謀求增加卿位,換上其他家族上位,不管是邯鄲氏、鞏氏、魏氏或其他哪個家族,必將帶來無限的不確定性。

郤錡不再糾結卿位問題,轉而說道:“子庚代表楚國前來洽談停戰條件。”

所以說,要是將華元用好了,國際交流總是能夠起到效果。

曾經的欒書和子重,他倆就是利用華元進行隔層交流,保證兩國再怎麼鬥,起碼是限制在一定框架之內。

在欒書死了之後,華元其實還想充當原有角色,奈何郤錡對華元不太愛搭理。

等子重也過世,華元失去了在晉國與楚國充當橋樑的角色,一下子也讓晉國與楚國的競爭失控了。

因為有可能重新充當晉國與楚國溝通的橋樑,這一次華元下了很大的力氣。

楚國是競爭中弱勢的一方,楚君審遠比任何時候需要一箇中間人來跟晉國進行溝通,正好華元再一次送上門,自然是要抓住了。

在華元的極力爭取下,才有了子庚親自來見郤錡的事情發生。

子庚來之前,郤錡和楚君審已經達成了基本共識,沒有談攏的在於楚國不想全盤接受晉國的條件。

根據樓令的建議,楚國需要交出陳國和蔡國,同時付出比以往多出三倍的戰敗賠償。

楚國肯定要討價還價,他們從不肯交出陳國和蔡國,只願意按照往常來賠償,一點一點緩慢進行退讓,到最後的條件變成願意共同領導陳國和蔡國,按照以往付出兩倍賠償。

關於共同領導某個國家這種事情,晉國和楚國在第一次“弭兵會盟”上由晉國率先提出,當時是楚國不願意接受。

“共同領導陳國和蔡國嗎?要是楚國願意付出三倍賠償,我認為可以接受。”樓令說道。

郤錡皺眉問道:“為什麼?”

樓令笑著說道:“難受的是陳國和蔡國。我們可以因為在陳國和蔡國的處理上跟楚國產生爭端,作為下一次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