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樓令猜測樓小白是在“新田”太久,有太多的人圍著刻意奉承,搞得整個人飄飄然了。
樓小白是樓氏的世子,他還是郤錡的女婿,怎麼可能少了刻意奉承的人呢?
而有那種身份,只要肯去的話,每一天都會有參加不完的宴會。
多少二代就是被那種環境所害,不是變得天老大我老二,便是成為一個只懂享樂的廢物。
在師曠的忙前忙後之下,樂師們已經準備就緒。
晉國湊了這麼一支樂隊,來自列國的人各有詫異之處。
真不是哪個國家可以隨意拉出一支樂隊,尤其是讓樂隊在公開場合進行演奏。
目前可以合法擁有的完整樂隊的國家是哪些?應該是宋國、魯國、衛國、鄭國、杞國、越國,他們要麼是被周天子賞賜了樂隊和樂器,不然就是有祭祀先賢的任務。
怎麼沒有將齊國算進去?因為齊國只有半支樂隊。
晉國就更慘了,講法理根本不該在公開場合讓樂隊亮相。
在今天,晉君周召集了樂師,讓他們在這種場合準備演奏,政治敏感度足夠高的人,一下子就知道要出大事了。
“晉國不臣啊。”晏嬰很聰明,其實也喜歡賣弄聰明。
高固能夠沒有看出不對勁嗎?他就一點意見都沒有發表。
高氏是周天子之臣,作為齊國的“守護”之一。
如果單公朝沒有在現場,現場沒有人比高固更有指責晉國的資格了。
可是,單公朝在那邊杵著,看著就是從頭到尾沒有任何表示。
既然周天子的公卿都那個裝聾作啞樣子,只是保持君臣名分的高固憑什麼給周天子強出頭呢?
高固看晏嬰還想繼續說話,不悅道:“噤聲!”
晉軍班師期間經過周王室的地盤,沒有如同往常那般邀請周天子檢閱,事情已經傳開了。
話又說回來,晉國以前邀請周天子檢閱得勝之師,周天子也就去了那麼兩三次,更多是派個公卿應付了事。
知道詳情的人,誰不知道周天子對晉國的感觀很不佳,不得不接受來自晉國的保護而已。
現在好了,晉國不再伺候周天子,該緊張的變成周王室君臣,其他列國的君臣也要好好想想怎麼來站隊。
非得站隊不可的話,多數國家會屈服於現實,選擇站在晉國這一邊。
沒有太特別的理由,僅僅是因為晉國有進行滅國戰爭的實力,而周王室自保都困難。
仍然有國家會站周王室那一邊,該說是受於君臣名分的關係了。
站隊是一回事,真的打起來就又是另外一回事,等到了動真格的時候,相信沒有諸侯會願意為了周王室跟晉國血拼到底。
樂師們開始演奏。
晉君周湊出來的樂隊,臨時聚堆根本無法演奏太複雜的樂曲,再者就是樂器不全,頂多就是擺個場面。
只是,多少人一輩子沒有聽過音樂呢?反正在春秋時代,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沒有聽過音樂,以至於很多人聽得如痴如醉。
有人會問了,姬周是禮樂治國,怎麼會有人一輩子沒有聽過音樂呢?
以為人人都有資格參加各種活動,聽到樂師演奏音樂?
這個就好比如到了資訊時代,非洲大陸有得是人沒有上過網的道理一樣,大概就是旱的旱死和澇的澇死,類似的現象。
在封建時代,別說春秋時期那麼久遠,到了清末都存在一輩子沒有聽過音樂的人。
所以,春秋時期別說是普通人,即便是有貴族的身份,一輩子沒有聽到過音樂都是很正常的情況。
樓令不止一次聽過春秋時期的音樂,最為隆重的便是宋國和衛國使用“國樂”進行款待。
所謂的“國樂”不是其它,其實就是根據一首最能代表本國的“詩”來根據意蘊作曲,編出來的音樂。
因此在演奏“國樂”的時候,一定會有人在場吟唱那一首詩。
晉國有《詩經.國風.唐風》的篇幅,只是真沒有一首到可以代表晉國的高度。
與此同時,很多國家都是跟晉國相同的情況。
要說“國樂”的話?周王室既然是以禮樂治國,自然會將合法擁有樂隊卡得死死的,真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夠合法組建樂團,沒有“國樂”反倒是挺正常。
一聲長號爆發,本來列隊靜立的將士,他們開始有了動作。
別誤會,不是要佇列以方陣方式行走,更沒有走正步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