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要好大喜功征伐四方;一方面要維持自己奢侈生活窮奢極欲;開支實在太大;在好的名聲與實利兩者間;他只能選擇後者。
可若是葉暢經營得法;每年從遼東能給他帶來鉅額的利益;又不損害他的名聲;這兩全其美的事情;為何要因為乃是商賈之事而不同意呢?
“你所說主計;又是何意?”
“臣總管商會事物;但錢糧收納支出;皆由主計登計在冊;朝廷可以憑此冊收取賦稅;各位出資人可以憑此策於年終分取紅利;而臣可以憑此冊籌劃來年事宜;一舉數便之職也。”
“朕明白了……”
李隆基是真明白了;這個主計一職;不僅僅相當於一般商家的賬房;同時也是朝廷監督葉暢的一枚棋子。只要錢糧收支明白造冊;他在長安也能察覺到;葉暢在遼東做了什麼。
葉暢雖是膽大;卻也心細;是個明白整理的;曉得避嫌。有這個主計;朝廷裡便沒有人能夠亂嚼舌根;誣他在海外試圖自立了。
“請陛下聖裁。”
“此事確實不宜拿到朝堂之上去……”李隆基琢磨了一下:“這樣吧;主計由朕欽命;然後所納稅賦;盡入內府。”
葉暢暗暗罵了一聲;原本是給國家的收入;李隆基大口一開;便給了他個人。自古帝王;皆是如此;故此後人稱皇帝為獨夫民賊;實未錯也。這些錢原本可以用於整頓國防、修建道路、疏浚水道、教育衛生;結果卻用於李隆基個人的驕奢淫慾。
不過葉暢並不想試圖去說服李隆基;只要讓李隆基認可;那麼這安東商會就有了合法性;他既然為商會總管;就算李隆基真的委派官員去積利州;也無法動搖他在積利州的權力了。
更重要的是;有了這個名頭;他就可以借其力讓安東商會的商路暢通於天下;可以向新羅、渤海等大唐屬國發號施令;在某種意義上說;這就是大唐的東印度公司。
“關於安東商會的本金股份;臣是這樣想的……”葉暢又開始繼續往下說
股份中一半來自於京中貴女們的支援;三成來自於葉暢自己的投入;兩成則是楊玉環的支援——其實就是李隆基本人的支援。李隆基聽他這般說;忍不住眉開眼笑;半是贊半是嘆地道:“葉暢;你若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