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大亂;朕數十子女;提劍來衛者;竟然唯有壽安”
“聖人勿惱;其餘王子、貴女;不象壽安;向來隨侍聖人;此時他們還不知情;若是知情;必來護衛。”楊玉環勉強道。
李隆基說的是壽安;實際上也有指葉暢之意。京中官吏何其多也;可是危難之時能夠洞察奸佞者;卻是葉暢這個漸漸受他猜忌之人。
楊玉環也知道這一點;她心中也很焦急;在聞訊之後;她立刻遣人去給楊釗送信;令楊釗速來此護駕;但是聽聲看煙;外邊亂得不輕;只怕楊釗一時半會還得不到訊息。
可就算得不到訊息;身為重臣;看到京中亂起;第一件事情;也應該是來尋天子啊
就在楊玉環胡思亂想之際;聽得外邊陳玄禮的聲音響起:“聖人;陳希烈、元公路前來護衛聖駕”
“陳希烈來了?”李隆基一喜:“好;好;令他召集百官議事還有元卿;讓他佐陳卿行事。”
站在外頭的陳希烈正打著哆嗦;他這個擺設宰相;佔了沒有什麼存在感的便宜;王安排人手隔絕中外時;沒有派人攔他;所以他才能夠及時趕過來。他並無多少膽氣;來這裡與其說是護衛;倒不如說是尋找李隆基侍衛的保護。聽得大殿裡李隆基的聲音;他算是定了定神;然後大聲應了聲“遵旨”。
元公路則是暗暗忍笑;他得了葉暢通知;故此能這麼快趕到;這可是拍馬屁表忠心的大好機會;早來的人與晚來的人;在皇帝心中留下的印象可是不一樣的
又過了片刻;各方臣僚紛紛趕來;連太子李亨與十王宅百孫院裡的王子王孫都有得訊趕來。這讓李隆基心情大定;再也沒有緊張;笑著對楊玉環道:“朕料想逆賊無能為也;竟然不能隔絕朕與臣僚;證明逆賊人手不足;從亂者數量不多;想來用不了多久;便有好訊息了。”
他想了想;又拍了拍楊玉環的臉:“愛妃且在此稍候;待朕去見過群臣。
壽安按劍跟在他身後出來;李隆基再看看那些皇子皇孫們;正欲搖頭;卻見其中一人;也是按劍跟了上來。
建寧郡王李偵。
這是李隆基皇孫;乃是太子李亨之子;素來英武。看他這模樣;李隆基笑著點頭;自己子孫當中;終究是有英武之人。
有壽安、李偵作榜樣;其餘年長諸子、孫;也紛紛欲跟上;李隆基令他們待著;只要壽安、李偵還有永王李相隨。他到了殿外;便見殿前院子裡;站著文武數十人。群臣見著他的身影;都齊呼萬歲;一個個喜形顏色。
“楊釗來了沒有?”李隆基目光在眾人當中掃了一遍後問道。
“臣在此;臣在此”
回應的聲音不在群臣中;而是在門口;緊接著;便看到楊釗一手持劍;一手捻著自己的官袍袍角;匆匆跑了過來。眾臣原本是有些幸災樂禍地看著他的;畢竟他身為聖人親信;竟然來得這麼遲;但當眾人發覺他身上有血跡;而手中劍上也有血痕時;不禁神情一變。
李隆基也注意到這一點:“卿這是怎麼回事?”
“逆賊包圍臣宅;臣殺破重圍之後急著來護衛聖人;故此未曾收拾;還請聖人恕罪。”楊釗上下打量著李隆基;看到李隆基無恙;這才長出了口氣;翻身跪倒;幾乎是帶著哭腔道:“臣來晚了;令聖人受了驚嚇;臣有罪”
“與你何於;卿乃文臣;能殺逆賊;已是了不起了。”李隆基和聲撫慰道
群臣聽了一個個都暗自著惱;自己怎麼就沒有想到這一招;自己跑來的時候;也應該在身上沾染些血跡;然後再殺幾隻雞狗;這樣跑來表忠心才能有雙倍效果
“臣已經問過;逆賊乃是王;臣請聖人下旨;許臣與龍武大將軍陳玄禮一起;率侍衛擒拿王”楊釗又道。
“不必了;料想現在王已經成擒了。”李隆基道。
陳玄禮無聲無息地嘆了口氣;楊釗雖然精明;可論及討李隆基歡心;他與葉暢相比;還有一段距離啊。
帶著龍武軍侍衛去擒王;看起來是很忠心;可這不就意味著要減少興慶宮的防衛力量麼?葉暢方才說去擒王;可是隻帶了自己的親隨護衛;李隆基要陳玄禮撥兵給他;他都拒絕了
“原來陛下明鑑千里;早有安排”楊釗垂著眼;掩飾著臉上的驚訝之色;讚歎道:“王逆賊;悖天作亂;乃是自取滅亡”
“王啊王……”李隆基嘆了口氣。
在今日之前;李隆基一直認為;王應當是朝臣中既忠心又能於者之一;否則;也不會把他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
他也知道;王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