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2 / 4)

小說:滿江紅遍 作者:敏兒不覺

我也還沒想好怎麼處置他,要不先凌遲再砍頭,還是先砍頭再凌遲?

搖了搖頭,還是等回了汴京,眾人商議過後再說吧。

不過看張浚的樣子,似乎來找我,不是說這個的。

果然,他的下一句話,就是順著兀朮,提到了我在真定,差點被兀朮幹掉的事情。

看他那神情,就知道他對我的做法,多有微詞。

說了兩句,什麼陛下的安危就是國家社稷諸如此類,我只得路出謙遜的樣子,表示對他的諫言虛心接受。

在大名府呆了十來天,河北境內已經全部安定下來,岳飛所部和韓世忠合軍一處,由岳飛指揮,數易其主的燕京城,終於在被圍四個月後,開城投降。

訊息傳來的時候,我拿著岳飛送來的戰報,掩蓋不住心中的興奮,一字一句的在朝堂上讀著。

看朝中眾人的表情,全都愣住,一時半刻沒人反應過來,大慶典足足安靜了三秒鐘,靜的連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

三秒鐘過後,眾人如夢初醒,顧不得禮儀,歡呼聲在大殿上響起,衝破殿宇,直抵蒼穹。

高祖趙光義,兩次北伐,想要奪回燕雲,最終無功而返。

徽宗與金人海上之盟,拿錢買燕雲六州,約定共同滅遼,卻引來金兵叛盟,幾乎亡國。

雖然尚未得幽雲全境,卻拿下了最具戰略意義的燕京,也就是數千年後的首都——北京城。

得到岳飛的戰報半個月後,收到了金國皇帝吳乞買的國書,用詞頗為恭敬,靖康那一年的囂張氣焰已經全然不見了。只說願意遵守當年的海上之盟,將燕京等六州劃歸大宋,請求將兀朮放回,兩國永止干戈!

宰執外帶戶部尚書趙鼎,都堂議事,都認為應趁士氣高漲,趁機攻佔幽雲全境,將金兵趕到長城以北。

僅有兩個人反對用兵。

一個是趙鼎,我很能理解他的想法,用兵就意味著花錢。這幾年,稅收又加了不少,財政赤字卻是蹭蹭蹭的往上爬,外交手段解決,比戰爭要便宜不少。

另一個卻讓我頗為意外,竟是一直主戰的張浚。

當他說出,應見好就收,北地用兵,非我軍所長,恐怕有失的話時,我有些不悅。

連秦檜都贊成繼續出兵,他張浚竟然說要和議?

哼了一聲,揚眉看著張浚,帶著些挑釁的意味,笑道:“張相公若能同金兵和議,讓其以長城為界,長城歸我大宋,以北歸金兵,議和又有何不可?”

這種條件,金兵顯然很難答應,已經開春,天氣漸漸回暖,正是有利於我軍作戰。

給岳飛寫了不少信,讓他前線的事情,自己看著辦,我不從中節制。

春二月,戰事有些膠隔,果然,如張浚所說,再往北,數百年不屬大宋,地理不熟,有些困難。

春三月,陣亡記錄比之前的要多,然而戰況,卻比之前的要差不少。

就連一向百戰百勝的岳飛,在拿下大同之後,攻打奉聖州時,竟也吃了敗仗。

然而據探報,金國的情況,更是不容樂觀。主戰派的粘罕本就受到金國皇帝吳乞買的猜忌,加上另一堅決要戰的兀朮在我手中,日日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主戰派在金庭漸漸失勢。而一向主和的完顏昌,卻取得了吳乞買的信任,再次送來國書。

願依照我所提要求,長城以北歸金人,長城以南歸宋。

這次,連放還兀朮都沒提了,只要求每年五十萬緡歲幣。

五十萬緡。

岳飛所部,半個月的軍費。

只是明明打贏了,卻還要給別人錢,讓我很不爽!

連李綱都開始同意此和議。

四月,軍費,賞賜再次發下去,武器又重新制造,攻城器具也做了不少。

吳乞買再上國書,言辭與前一封不同,些須激烈。

若大宋皇帝執意用兵,我大金就是拼死,也決不再後退半步。

兩國交好,邊貿互開,互通有無,何樂而不為?

歲幣降到了三十萬緡,當年澶淵之盟的價格。

依舊不悅,他戰敗國,憑什麼找我要錢?依照國際慣例,應該是戰敗國割地賠款吧?

趙鼎和張浚聯合上書,最後趙鼎還特意留下,勸說。若開放邊境貿易,金人的東珠,海東青,人參,馬匹,大宋的茶葉,只賺不賠的買賣。給出去的歲幣,轉眼就能賺回來,還有多的。

冷笑一聲,有岳飛在,還怕不能把金兵趕回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