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他提議,用商人階級的力量,因為絕大多數的小說都是這麼寫的,但是卻被荀等人乾脆否決。
因為明朝這個特殊的體制下,所有的商人其實全都是文官的白手套,大商人階級的利益其實就是文官集團的利益,天底下哪有左手砍右手的道理。
最後,毒士賈詡入職第一策,用武人的挑戰文人,畢竟大明已經快三百年了,只要不出現軍政府,並不需要太擔心武人篡權的問題,雖然提高了武人的地位,但內閣這幫宰執不都是文人麼?
僅僅這一條,崇禎啥也沒付出,就得到了全天下所有武人的支援,地位這種東西有時候看著確實是很虛,但有的時候,人們確實是會為了這種虛的東西拼命。
誰都不是傻子,這只是第一步,後面一定還有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崇禎後面一定還有大動作。
正所謂槍桿子裡出政權,只要武人站在了他這一邊,他就並不擔心會出什麼大亂子,在明朝的政治體制下,只要掌握軍隊,皇帝就幾乎擁有著絕對的權利,不聽話殺就是了,這年頭可沒有獨裁者的說法,朱元璋把大臣們殺了個乾乾淨淨,也沒見江山有什麼不穩。
本來,崇禎掌權的時間其實就不怎麼長,加上前一段時間殺了山…西八大家所收穫的銀子幾乎全部都用於補發軍餉,因此在武人心中崇禎是有著極大威望的皇帝,如今釋出了這樣的一條命令,整個大明的所有武官,一下子忠誠度就全都爆表了。
雖然軍制上依然是以文治武,比如三邊總督洪承疇依然是文人,公孫瓚掛銜薊遼督師名義上也是文官,不過這樣的政策,洪承疇怎麼可能不支援?只要今天他敢上書反對,第二天軍隊就要散架,搞不好三天之內就要莫名其妙的病死。
盧象升也是抱著崇禎的大腿一條道走到黑了,他本來就是忠君愛國之人,此時更是幾乎成為了崇禎的頭號心腹,為了作出榜樣也為了崇禎改革大業的順利,這位正三品的一省參政,赫然決定由文轉武,脫離文官系統加入武將隊伍,給這條新政策狠狠的來了個開門紅。
三品文官啊!這特麼離著中央的六部九卿或者地方上的封疆大吏也就是一步之遙了,居然轉職成了武將?
按照潛規則來計算的話,一品武將地位大略相等於三品文官,也就是說,盧象升這一轉職,直接斷了自己光明的前途,並且還自降了一級。
崇禎大喜過望,絲毫不理會東林黨參他的十條大罪,直接就要提拔到正一品,要不是盧象升自己死活不敢接受,崇禎都打算封他當右柱國了。
即使如此,盧象升也被封為京營總兵,天雄軍自成一衛隨盧象升駐紮京師添為京師第四大營,進封正二品京營都指揮使,榮進一品建威將軍,等等等等。
總之,除了最牛逼的虛銜三孤三公留著以後再封以外,崇禎一口氣把他能給的所有榮譽都一股腦的堆到了盧象升的腦袋上,還讓他掌管整個京師三大營的訓練,把京師三大營的四萬多精兵直接交到了他的手上,還破例讓他把老部下天雄軍帶著。
嘖嘖,這恩寵,幾乎讓大夥想到了當年的嘉靖和陸炳啊,當然了,崇禎能這麼信任倒是也跟秦浩有點關係,秦浩曾隱晦的表示過此人可信,當然因為天機不可洩露的原因沒說太多,不過崇禎顯然明白了意思,而且盧象升後面為了支援他主動由文轉武的做法也讓他大為滿意。
此時對盧象升已經是毫無保留的信任,讓他掌管京營本身也有防護自己的打算,這基本上相當於把刀把子給了盧象升,全京城上到皇帝下到平民,生死幾乎都操控在盧象升的手裡了。
山雨欲來風滿樓,就連秦浩這樣不懂政治的人都感覺得到,京城要出大事兒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 京城風雨
京城的風雨一吹起來,兩京一十三省都跟著顫抖,崇禎以無比強勢的手腕整肅朝堂,顯露出了他這位暴君真正的可怕。
東廠和錦衣衛兩大特務機關重新的忙碌了起來,曹化淳提督司禮監,王承恩也在秦浩有意無意的暗示之下破格受到重用提督了東廠,御馬監掣肘盧象升的太監依然是高起潛,也不知是不是歷史慣性,這一對冤家還是合作了。
秦浩給盧象升說的好話已經夠多的了,這時候實在是不好再去說高起潛的壞話,畢竟太監都是崇禎的心腹,太監監軍也是慣例,再去多說什麼搞不好還會有反效果。
太監們怎麼動,都是崇禎的家事,沒大臣們什麼事兒,可是內閣的變動可就出乎預料了。
走上歷史的老路,東林黨領袖錢謙益下來了,溫體仁和周延儒這兩個大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