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戰事一起,不管薛延陀部的真珠夷男可汗如何想,草原必定是要出兵。 既是準備掠奪戰果,也可能會南下掠奪大唐。 若是一直按兵不動,什麼都不做,那才是真正的兵家大忌,就會讓原本士氣低迷的草原諸多勢力,更加的頹廢和恐慌。 因為,若是大唐平定了高句麗,那就就會像是一柄尖刀一樣,從東南的方向刺入草原上,並且若是直接出兵的話,就會從東面封堵住草原上的缺口。 草原雖然看著廣博無比,但是全部是所有地方都水草豐美,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好地方,同樣有環境惡劣的地方。 尤其是現在已經臨近了年底,氣候越加的寒冷了,為了照顧那些數量龐大的牛羊,大部分的部落都會向山脈靠攏,依靠高山峻嶺阻擋住恐怖的寒風,扛過寒冷的冬季。 若是仍舊處在茫茫的草原上,可能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過後,整個部落就會被覆滅。 所以高句麗北面的那些山脈,對於身處於草原東部的諸多部落而言,可謂是最為重要的地方,比之草場都要重要。 草場只是讓牛羊牧群繁衍,可是群山卻是保證了部族血脈的綿延。 兩者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語。 王成腦海裡面思維閃爍,口中沒有一絲遲疑的說道:“原本計劃出兵高句麗的目的就是為了掠奪高句麗的資源,以便供應來年大軍出征草原。” “若是薛延陀人按捺不住,想要試一試大唐的刀利不利,儘可以舉兵南下。” “不過我估計,夷男可汗沒有那個膽量,最多就是驅使幽州北面,草原東部的諸多突厥部落們騷擾大唐,以便策應高句麗人。”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若是沒有高句麗,大唐的全部重心就必定會轉移向草原,哪怕是為了自保,薛延陀的夷男可汗也會派遣人馬前來騷擾大唐邊境,讓大唐不能全心全意的對付高句麗。 只是,他們根本就想不到,大唐想要對付高句麗,根本就不用興師動眾,僅僅只是王成一支萬騎軍就已經足夠了。 大唐那人數龐大的軍隊根本就沒有動用,僅僅只是為了明年一舉踏平草原而在積蓄力量。 只是事到如今。 似乎不用等到明年了…… 不過,說是這樣說,但是兵馬一動就要消耗糧草,且數目絕對不小,僅僅一日三餐積累下來都是一項龐大的數目。 若是突厥人真的南下騷擾大唐,那麼大唐必定要報復回去,否則極為影響軍民計程車氣。 “現如今的糧草不知道是否足以支撐大軍出征?”王成直接問出了事情的關鍵,若是糧草足夠的話,那麼當初的計劃也可以適當的變一變了。 而且,現在有了望遠鏡,草原上地域在是廣闊,可也難逃望遠鏡的視野,只要發現了草原人的部落,甚至都不需要發現草原人的部落,只要發現了草原部落的牛羊牧場,一切就都好說了。 當初就說明了,光是殺了草原人根本就不行,那幫人畢竟不是木頭莊子,若是遇到抵抗不了的唐軍,絕對就會丟下妻兒老小逃散,如此保持絕對的主力。 草原上就是這樣,根本就沒有任何的禮儀廉恥,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生存。 “目前國庫裡面糧草約莫有三百萬石的糧草,只是這些糧草之中,必須要留下一百萬石糧草做應急之用,其餘最多動用的糧草就只有兩百萬石,甚至嚴格說起來,最好是一百五十萬石。” 左僕射房玄齡直接就將準確的數字報了出來。 國庫裡面肯定不只是這麼些糧草,但是那些沒有說出來的糧草早就已經規劃好了用處,自然不能夠在此刻重新調配過來,否則所有的一切計劃都亂了。 而這多出來的糧食,其實都是世家門閥們最近接二連三的獻上來的糧食,尤其是清河崔氏帶頭捐獻了一百萬石的糧食之後,其餘的世家門閥為了表明自己的衷心,也不得不跟隨獻糧,以至於現如今朝廷的糧食還算是充裕。 一百五十萬石。 王成眼底閃過一道精光,一百五十萬石糧草,若是單純的以數字來算的話,足以讓六十萬大軍吃用兩百多天。 但是實際上的情況卻根本就吃不到兩百多天的時間,甚至最多隻能支撐大軍一百天的時間。 畢竟糧草在運輸的過程中也是會消耗十分大的一部分,更是會損耗一部分,如此自然就堅持不到紙面上的兩百多天,最多支撐大軍一百天時間左右。 也就是三個月的時間。 王成腦海裡面思緒翻轉,其他的人也都不慢,尤其是此刻大殿裡面的都是這個時代的精英,對於這些只比王成更加的熟悉。 尤其是皇帝李世民,對於這些更是不陌生,直接脫口而出道:“只能夠支撐大軍三個月的吃用。草原地盤廣博,又沒有那麼多的城池,想要在三個月的時間裡面找到薛延陀的主力,然後消滅他們,這不是一般的困難。三個月的時間,多少有些緊張了。”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