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都沒有經過聖山上聖者的考核,所以他們不要說知道聖山十八堂,就連十八堂是個什麼樣子也不知道。
這次道縣的拜天祭文,是道縣經歷了幾百年之後的首次,因為自孔聖擊敗妖族之後,整個聖元大陸都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但是今年,道縣的大地陷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乾枯,於是在道縣中早有人傳言,上天無雨,那是天道懲罰文道暗黑,也就是說在道縣的大地乾枯中能顯出有著一種神秘的力量已經開始入侵人族大地。
那便是妖族,無惡不作野心勃勃的妖族怪獸。
所以拜天祭文,在道縣除了一種拜天求助解除乾枯之外,還有一種力量那就是震懾妖族。
因為拜天祭文的重要,所以道縣的街道上一大早那是人流穿越不息,紛紛趕往道縣文院的拜天台,文生墨客販夫走卒,幾乎整個道縣的人都湧向道縣文院拜天台。
秦生也走在穿越不息的人流中,和他們一樣趕往拜天台,不同的是他們都是去拜天台觀文的,而秦生卻是此次道縣拜天祭文的核心人物,也就是說這次道縣拜天祭文的成敗,完全取決於秦生的祭文。
一旦祭文別出心裁,創意非凡,或者是詩文並茂,文中才情打動聖天,那麼拜天祭文才算成功,否則不但不能解除道縣的大地乾枯,更可怕的是會因此震懾不住妖族,引起妖族入侵。
道縣的地理位置特殊,據說當年妖族就是從道縣開始攻破直至整個聖元大陸,所以道縣在江國,江國在整個聖元大陸都起著關鍵的作用。
多少雙眼睛都在關注著道縣,因此當今聖上才在道縣設拜天台,才在道縣修築了萬里長城,驅擋妖族。
所有的道縣的人,都知道這次拜天祭文的重要性,因為可以說拜天祭文的成敗決定著道縣是否繼續可以享太平盛世。
因為如此,在之前秦生還在大同府上沒有回來時,道縣所有文界儒士在道縣文院議過拜天祭文的人選。
拜天祭文,天道即文道,文道即人道,人道即大道,所以在道縣眾文生的心中,拜天祭文的人選除了院首姜承和老儒楊曉之外,再無第二人選。
但是在秦生沒去大同幾天之後的一個夜晚,道縣文院院首卻讓妖族之妖蠻偷襲,雖然僥倖逃過一劫,但是姜承卻受了重大的內傷,沒有能力沒有文氣能撼動拜天台上數朵祥雲。
姜承也是個做事謹慎之人,因為在他對於道縣的瞭解,憑他在道縣數年的歷史,放眼整個道縣文生眾多,卻沒有文氣才情出眾之輩,原本對於朱家神童朱文頗有期待,但是經過了那場童生科考之後,姜承對於朱文的看法完全改變,而對於出類拔萃的秦生那是萬般喜愛。
儒道之道,儒道之人,沒有一顆可以容納天下四海之心,凡事斤斤計較,凡事自我高調,是不能成就一番功名的,朱文雖然有些才氣,但是心胸狹窄,虛榮心太強太過看重勝負之心,所以朱文絕不是個能有一番作為的文生。
而姜承對於秦生的瞭解,為人和氣且做事真實,度量更是可容納百川,還有的就是秦生的詩詞之才,不管是雙甲童生還是聖前童生,還是詩出驚聖,都彰顯出秦生天賦文才的一面。
姜承為了自己能夠掌握道縣文界的氣勢,把自己受傷的事情刻意隱瞞,也因為他知道道縣的文生無大道之才,知道道縣的老儒都是些腐朽的老儒,於是在之前的人選選擇中,姜承肯定了秦生作為拜天祭文的主要人物。
因為秦生的特殊身份,引起道縣文界文生的強烈不滿和否定,自古聖訓有云,拜天台那是至高至上的聖地,所上拜天台之文生必須擁有文位,還有擁有出口成章的才氣。
秦生的身份,秦生的事情,道縣的人幾乎都知道,知道秦生出生貧寒,知道秦生從沒進過私塾讀過聖賢書,更加知道秦生不過只是個童生,雖然是個雙甲,也是個聖前童生,但是都只是一個沒有文位的文生而已。
在陸續趕到道縣文院的眾多文生中,大部分臉色嚴峻目光驚險,他們在走進文院走向拜天台的路上,不斷的議論著秦生主持拜天祭文的事情。 山川河流,青草樹林,在曠野中的秦家,突然被一種莫名的情愫籠罩,陷入一種無聲的沉靜。
那是怎樣的一種情愫,對於一個穿越而來的秦生,曾經傷痕累累的情傷,原本以為這個五顏六色的塵世再沒有愛,再沒有兩心相悅的情,但是當他受傷,當他遇到寒梅,當他和寒梅所談過的點點滴滴,塵封的心又一次對於愛充滿希望,緊緊封閉的情愫之門被寒梅慢慢開啟。
原本已經死寂的心,再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