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所在的地方。
憑此,可以看到他們是衝著秀才營而去的,至於為什麼要在夜裡趕去秀才營,是不是為了秦生,暫時還不得而知。
黑影們步伐輕盈矯健,根本看不到他們的腳掌,只看到一雙雙腳影子在黑夜中晃動,如影隨風。
幾個黑影穿梭在月夜星空下的沉寂裡,這時又突然在秀才營的一個地方停住了,停住之後的那一刻,看到了他們的臉,他們是曾在梅山關助道縣抗妖的幾個大同秀才。
這幾個秀才所到的地方,就是秦生獨自停留的秀才營之外那片空地。
“大哥!我們這樣做恐怕不妥吧!就算秦生曾經讓我們出醜,我們這般要置他於死地,好像有些過了!”
“過了,一點兒都不過,再過些日子就是舉人科考了,他秦生如若不除,就會危及我們考舉人,他是眼中釘肉中刺,非殺了不可以絕後患。”
“不是聽說,他今天的秀才複試出差錯了嗎?明天成績一旦揭曉,不是會被趕出秀才營,趕出秀才營雖說還是秀才文位,但是會失去考舉人的資格,要過足足一年才可以參考呢?”
因為黑影們的議論,讓獨自在黑夜裡的秦生似乎感應到了什麼,這時的秦生轉頭一看,往著周圍的夜色裡看去,當秦生看過東南西三個方向,無一所獲的時候,心裡安然了些,卻想不到,當他把目光穿梭在北邊的方向時,秦生卻突然愣住了,整個人突然間驚訝了。
因為秦生看到了他們,秦生可是有著夜能視物的能力,即使再怎麼伸手不見五指的黑,秦生也會看到黑夜裡的任何事物。
所以,秦生看到了在夜色裡出現的幾個黑影,認出了他們就是在梅山關的那幾個秀才。
看到了夜色裡小心翼翼的幾個秀才,秦生突然心裡疑惑,疑惑著他們所來秀才營的根本目的,最重要的是秦生看到了他們臉上的濃濃殺氣。
但是,藏在黑夜中的秀才們卻不知道秦生有這般夜能視物的本事,在滿臉仇恨的目光中,他們似乎分分秒秒都要動手對付秦生。
秦生見他們鬼鬼祟祟而來,且滿臉殺氣,而且從他們所看的目光方向之處,竟然正是自己,所以秦生猜測,他們肯定是為了自己而來,而且來者不善。
原本,秦生也是不想和他們發生什麼摩擦,所以沒有道破他們在黑夜中藏身暗處。
雖然如此,但是秦生卻是仔細的看著他們,只要他們有半點動靜,秦生早就想好了對策。
就在夜色裡的幾個秀才正要動手的時候,秦生突然平靜的咳了幾聲,頓時朗聲念出了一首詩,這首詩是韓愈的《晚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當秦生鏗鏘有力的念出這首《晚春》之後,準備對秦生動手的幾個秀才突然間停止了,雙眼都目瞪口呆的看著秦生。
同為學儒之人,他們憑著對於文道的理解,知道這首《晚春》的真正含義。
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乍看來,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鬥豔的常景,但進一步品味便不難發現,詩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訊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豔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說這首詩平中翻新,頗富奇趣,還在於詩中擬人化手法的奇妙運用,糅人與花於一體。“草樹”本屬無情物,竟然不僅能“知”能“解”還能“鬥”,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象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讀者大可根據自己的生**驗進行毫無羈絆的大膽想象,使人思之無窮,味之不盡。
再細加揣摩,此詩熔景與理於一爐。我們可以透過景物描寫領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詩人透過“草樹”有“知”、惜春爭豔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面對晚春景象,詩人一反常見的惜春傷感之情,變被動感受為主觀參與,情緒樂觀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為“晚春”添色。這就給人以啟示:一個人“無才思”並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不失時機,“春光”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有心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