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做得漂亮他也是得意的,但是細想之下,那些後續細務的處理,他就不免頭疼。他雖也不贊成和親,但卻無意與吐蕃交惡,可是今天被永寧這一番折騰……一步步終不免走到了他不希望的方向。
“爹爹!”永寧抬起頭看著房玄齡,抿了抿嘴唇,認真地說道:“我只是想告訴他們,算計我,是要付出代價的!不管是吐蕃,長孫無忌,還是皇上!都一樣要付出代價!”
“胡鬧!”房玄齡被永寧的話嚇得一哆嗦,站起身來,深吸了口氣,壓低了聲音說道:“這話是能亂說的?!你只記得,今日所為,只是你小孩子家的一時意氣,知道嗎?!”
永寧點了點頭,不以為意地說道:“出去外面,我自然知道該怎麼應對,這些話也只是說與爹爹聽聽罷了……”
房玄齡幾乎是跌坐了回去,用手撐著額頭,搖頭苦笑:“你這孩子呀,怎麼越是遇見大事,就越是意氣用事呢?你跟吐蕃、跟長孫無忌較勁兒也就罷了,怎麼就還能扯上皇上?就是扯上皇上,也不該拿國策家計、黎民安危賭氣呀!兩國若真起紛爭,可不會只有吐蕃兵士有傷亡,我大唐勇士也同樣會有傷亡的……便是那些消耗的糧草軍晌,你不放在心上,可是那些人命,你也不放在心上嗎?”說到最後,房玄齡直視著永寧的眼睛,目光中透著幾分檢視的意思。
永寧愣了一下,她對戰爭從來沒有一個很直觀的認識,就算曾經在電視、電影裡看過些逼真的畫面,也從來沒有把那些東西當真過,對她而言,戰爭、傷亡其實只是史書中的幾行字,從來不曾真的認真去想過這些。
房玄齡看著永寧的反應,目光中隱隱露出了點失望,他原以為永寧是有那些為國為民的悲憫之心的,卻不曾想到,原來她竟是不懂這些的。他也反省自己這些年對永寧的放養是不是錯了?如果一直將她帶在身邊,時時提點著,永寧如今是不是會更懂事些?
自私。這兩個字是刻在骨子裡的。永寧面對房玄齡的失望,心裡其實很坦然。雖然身在此處,但是她其實還是原來的那個自私的小女巫,她的心其實一直沒有改變過。她一直渴望著一些東西,但卻絕對不會為了她所渴望的那些東西而改變自己——這也是她一直暗暗告誡她自己的。
看著永寧一臉執迷不悟的堅定表情,房玄齡的頭更疼了。他現在有些不確定,如果讓這樣的永寧嫁入皇家,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尤其如果永寧要嫁的物件還是那個“仁弱又耳根子軟”的晉王的時候,後果,……
房玄齡不願意再想下去了,他覺得他這會兒不該在家待著,這些事情不該他自己一個人發愁,他也覺得該給皇帝陛下一些教訓,他想起他那裡還有一堆皇帝陛下平日裡避之唯恐不及的瑣碎事務,正好可以拿去讓皇帝陛下頭疼頭疼,想來那樣的畫面是能讓他緩和一下心情的……
於是,房玄齡臉色複雜地一個人離去了,剩下永寧自己在書房裡不明所已地站著。
==============================================================
這兩天為了工作調動的事,鬱悶得我想跳樓。。。幾年的辛苦,都為別人做了嫁衣裳,如今我算是一下回到解放前,所有的一切都要從頭開始。。。真的快瘋了!!!
第一卷 風雨長安 第九十九章三人
第九十九章三人
相較於房府的暫時平靜,宮中倒顯出了幾分波詭雲譎的意思。
長孫皇后從一大早開始,便一直派人留意著太極殿的訊息,永寧和吐蕃使臣在太極殿兩進兩出的詳情,不停地有人報到立政殿。
隨著那些訊息不停地傳過來,長孫皇后,心慌了。
其實她在李世民下旨要永寧今日上太極殿奏對的時候,便已經有了不好的預感。若是陛下有意同意永寧和親,那麼只要召見了房玄齡,適時地露出些意向,以房玄齡的聰明和忠心來說,此事萬萬不會不成。而若是陛下並無意讓永寧和親,那更簡單,只要駁回了吐蕃的奏疏便是,總之無論怎麼說,都沒有在太極殿召見永寧的道理。
可是到了此時,聽著宮人轉述的事情經過,長孫皇后心裡升上了一種她不願也不敢承認的想法,她滿臉的苦笑,緩緩地合上了眼瞼,將滿眼的無奈與懊喪掩去。
晉王一大早便被長孫皇后叫到了立政殿,母子倆各懷心事地匆匆用完了早膳,長孫婧便進宮來了。晉王現在已經能夠很平靜地面對長孫婧了,只是言語間總帶著生疏與應酬的感覺。
每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