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3 / 4)

小說:良陳美錦 作者:津鴻一瞥

唯一一個連中三元的人……”所謂連中三元,也就是接連得了解元、會元和狀元,張居廉少年時也是個很天才的人物。

“您恐怕也知道些,張大人原是荊州府江陵人,幼時家貧,讀書更是刻苦。後來連中三元到翰林院觀政,時任翰林院侍讀學士的袁宥袁大人是他老師。當時袁大人力推革新,遭到內閣首輔高大人的反對,推行革新罰失敗後遭貶黜,張大人也回到老家江陵,這段時候窮愁潦倒。後來與湖廣巡撫顧大人相識,才一路平步青雲拜入內閣。張大人善權謀制衡,如今天下井井有條,算是也有張大人的功勞……”

顧錦朝前世對張居廉有所耳聞。如果說心狠手辣,有幾個官場上的人是乾淨的。就是陳三爺,顧錦朝也相信在自己不知道的時候,陳三爺肯定做過很多有違道義的事。

只是張居廉對於權力的控制的**,確實比很多人都強。

曹子衡不知道顧錦朝為什麼突然問起張居廉的事。

她原來打聽宋大人,多少都和她有關係,而張大人是陳三爺的老師,應該不必有此舉才是。

曹子衡想到近日發生的大案,覺得這兩者應該隱隱有些關係。

他隨即又說:“……夫人,老朽還有一事要說。您知不知道倒賣官鹽案?”

曹子衡聲音壓低了些:“這事還沒有傳開,老朽也是聽同僚說的。餘慶官商勾結,倒賣官鹽賺取暴利,從知縣、都轉運鹽使上到巡撫都牽涉其中,恐怕這次下馬官員有十幾人。王玄範王大人是都轉運鹽使的老師,又和南直隸巡撫是多年的好友,也被牽扯其中了。”

顧錦朝想到陳三爺這幾天早出晚歸,有時候忙得她睡下了他都沒回來。

倒賣官鹽……南直隸巡撫……這些事聽起來十分耳熟。

顧錦朝心裡一沉。她想起來了,陳三爺遇刺就是這個時候發生的!

心中有些發緊,她想了想才問:“這案子可是陳三爺在主審?”

曹子衡搖頭道:“聽說是刑部一個郎中問出來的。河盜案時下臺的大理寺少卿張陵私逃到餘慶,被人抓住帶回京城,這個郎中本來是審他私逃一事,誰知道問出這麼大的事來。這事一出來後先驚動了刑部尚書,上疏到內閣,張大人很震驚。特地囑託陳大人協助刑部重查河盜案……”

…顧錦朝手動了動,陳大人應該是這時候遇刺的沒錯……但究竟是誰刺殺他?

陳三爺從來不和她說朝堂上的事,他也不想她管這些事。要是她出言提醒,陳三爺會怎麼想?

顧錦朝沉思了很久,才讓青蒲送曹子衡出府,並囑咐他:“曹先生以後要是知道這樣的事,都可以來找我說。別人要是問了,你就說是來對賬的。”傳信的方法並不可靠。

陳家是陳三爺的地盤,每日往來的書信,進出府的馬車都要盤查。陳家後院看上去閒逸,但隨便一個護院都有功夫在身,外院更是層層戒備,鶴延樓的護衛個個身手不凡。

曹子衡應諾退下了。

官商勾結,這是損害朝廷的重罪,這事其實已經在官場傳開了,一時間風聲鶴唳,稍有牽扯的人人自危。陳三爺已經奉命抓捕了大理寺卿鄭慈、鹽運使吳新懷等眾多牽涉大臣。又接連審問了好幾天,倒是基本都招了。只是他最想問的事,王玄範在其中究竟牽扯多深,幾個人都答得很隱晦。

和王玄範牽扯最深的應該是巡撫劉含章,但是巡撫這一級的官員,不是想抓就能抓的,還需要內閣同意。

但是張居廉在這件事上表現得積極性不夠高,牽涉太大了並不好。特別是他隱隱知道這事有關王玄範。

陳三爺從刑部回到內閣,把審問的卷宗給張居廉看了。

“下官覺得,這幾個人雖然關鍵,卻還不是最重要的。畢竟官鹽運輸層層樞紐,要是沒有人替他們護著,這事不可能這麼多年也沒被發現。倒是從這幾人的訊問中看,劉含章恐怕也不乾淨……”

張居廉仔細看過了,端起茶杯喝茶說:“動盪太大,證據也不明確,且再查幾日吧。”

陳彥允應是,收起了卷宗:“下官還要去大理寺一趟,檢視當時鄭慈審問張陵的卷宗。既然兩人關係不一般,這當中應該還有貓膩。”

張居廉點點頭,手指輕釦在桌上,抬頭看了王玄範一眼。才和陳彥允說:“你仔細看看。”

王玄範面色一白。

等到陳彥允從內閣中出來,王玄範才趨步跟上去。叫住他:“陳大人留步。”

陳彥允把卷宗遞給身旁的江嚴,回頭看了王玄範一眼,微笑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