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面前損兵折將,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不過現在陳文來了,那可就不一樣了。別的不說,野地浪戰,連濟爾哈朗都不行,姓尚的就更得靠邊站了。
“凌海將軍千里赴援,本王心中甚慰,此番本王就是來為粵西王師復仇的,絕饒不了尚可喜那個傢伙。”
早在圍攻泉州之際,陳文就已經拖了鄭成功的渠道去向粵西明軍傳達他即將入粵的訊息。一方面是為了讓那些粵西明軍能夠更好的堅持下去,而另一方面也是逼著尚可喜回援廣州,畢竟他是懶得一路從福建走到廣西的。
陳奇策率船隊趕到,陳文倒是有些替他擔憂於上下川島的安全,不過陳奇策對此到並不在意。用他的話說,粵西明軍盼陳文久矣,一個個都指望著陳文來為他們復仇,現在他的上下川島有李常榮的水師協防,就憑許龍還是奈何不了的。
粵西明軍翹首以盼,陳奇策此來也帶來了李常榮、鄧耀、周金湯等人問候,更加遙遠的廣西和內陸的王興等部大多還侷限於訊息傳遞沒有水路來的便捷,但是人心向背卻還是一目瞭然。
“張老哥、馬兄弟,瞧瞧,咱們是來打內戰的,都有這麼多人支援,可見尚可喜在廣東的人緣之爛。”
送走了陳奇策,陳文忍不住對張自盛和馬信一陣調侃,張自盛倒是頷首而笑,而馬信卻緊跟了一句:“大王,這算不上是內戰,咱們江浙王師又沒拿尚可喜這個狗漢奸當過官軍。”
聽到這話,陳文撫掌而笑:“馬兄弟所言甚是,從遼東就跟著韃子為虎作倀,南下一路上屠城無數,多少漢家百姓死於這三順王之手,他們要是都能洗白了,那這世間的公理正義又該找誰說理去。”(未完待續。。)
第二十一章 遲來的正義(二)
陳奇策走後,陳文所部也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帶著臼炮南下,陳奇策的水師可以運載這些大傢伙前進,而陳文則帶著主力部隊以著平日裡訓練的速度向廣州進發。
騎兵四處,探查周遭一切變化。大軍一路向西,惠州守軍早已撤離,明軍自是如入無人之境一般。作為嚮導的孫雲軒是惠州人,雖然離開惠州已有兩年,但是本鄉本土的畢竟生活了許多年,道路還是熟悉的。
對於惠州,陳文唯一有印象的就是梅菜扣肉,至於其他就要差上很多了。不過這一路走來,總能看到客家人的圍屋,倒也算是一景。
所謂客家人其實就是漢人,恰如其稱,乃是南遷的漢人後裔。惠州與潮州北部的梅州、江西的贛州、福建的汀州合稱為客家四州,後三者已經落入到陳文的手中,現在惠州光復在即,倒也算是完成了補全。
不過大軍透過,各處的圍屋卻還是大門緊閉,最多派人送些糧草,美其名曰襄贊軍需,其實則是表示一下禮送的態度,僅此而已。
這樣的待遇,陳文已經好多年沒有過了,記得上次好像還是五年前偷襲金華的時候,讓他想不到的是他已經貴為親王,麾下帶甲十餘萬,尤其是最近這一兩年常常是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現在竟然還會有如此,倒也是有夠無語了。
“殿下……”
孫雲軒是本地人,對於民風的瞭解程度更高,眼看著陳文的部將們的不滿愈加深重,一個個虎目圓睜的瞪著那個帶隊的鄉老,嚥了口唾沫便要開口為其說項。
“孫遊擊,本王能夠理解他們的心思。”
這等圍屋,本身就有著防禦的作用,客家南遷經千辛萬苦,當年的生存環境之惡劣從這一點上就能表現得淋漓盡致。老百姓說到底還是盼望著太平、安定的年景過活,靠著自身的努力來提高生活條件,讓家人能夠過得更好。可是這世上,真正的太平盛世又有幾日,尤其是這戰爭年代。
“告訴那鄉老,本王是大明越王陳文,此番路經此地就是要討伐殘虐廣東百姓多年的漢奸尚可喜的,叫他們在家中靜候佳音。”
滿懷著信心,陳文率領著大軍繼續前進。惠州府的府城位於惠州的西南,與潮州一般,皆是在一條入海的河流的下游處,交通極為便利。
惠州總兵黃應傑早已撤離,陳文的大軍兵不血刃的進入到了這座府城。根據計劃,陳奇策押運火炮在大亞灣登陸,而後沿陸路北上西枝江走水路與陳文在惠州府城匯合。騎兵早在大軍抵達惠州府城之前就已經趕到,按道理來說,陳奇策是走水路,只會比陳文快,不會比陳文慢,可是到了現在卻依舊沒有抵達,著實讓人感到有些擔憂。
“大王,凌海將軍那邊會不會出什麼問題了?”
這個問題,可以是內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畢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