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能否堅持下去,若是明軍敗亡了,那麼這銀子也就一定還不了了。可若是明軍真的敗亡了,這些產業清軍也一定會強奪回去,就算來的不是馬進寶也會以出資支援明軍為由大興冤獄,到時候不光還錢的債主沒了,討債的債主也打上門,這豈不是意味著必須與明軍綁到一起了嗎。
意識到了陳文這個借款的惡毒之處,奈何問題的側重點已經被身邊的那些豬隊友帶偏了,那姓丁的生員登時站了起來,繼續問道:“陳大帥,學生敢問,為何要以二十畝為線?”
又是這個生員,陳文笑了笑,繼而說道:“據本帥所知,金華本地水稻平均畝產應該不到六百斤,強強養活一個人。而若是再加上賦稅和徭役,二十畝地養活人丁不甚多的一家子也是可以做到的。而二十畝以上,並非是全部需要善後大借款,只是二十畝以上多出來的田畝。況且銀子每年都會償還一部分本息,也並非是不還。”
明朝一斤是五百九十克,略高於現代。一般來說,那時養活一個男丁大抵需要五百斤糧食,若是這個男丁還需要做農活這樣高強度的體力工作,那麼一年七八百斤的糧食才能保持足夠的營養攝入。當然,這裡面的一部分是可以用其他食物進行代替,不過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一系列營養成分的攝入還是要得以保持。
除了這些,若是再加上稅賦、徭役、攤派、加徵等事,以及家中除了壯丁壯婦,還有老幼的存在,加減之下,二十畝地養活人口不太多的一家子的計算比較合理。
至於從美洲傳播而來的高產作物,在這個時代並非沒有,而且也開始了推廣,只是大規模普及化以及作物適應本土氣候環境的程度等影響產量的因素上還存在著問題,反倒是“寸板不得下水”的滿清佔到了這個便宜。
隨著這些作物徹底適應中國的氣候環境,以及徹底普及全國,才出現了四萬萬五千萬的人口數量,而這卻是明朝及明以前的歷代無法達到的數字。至於後世靠著科學技術提高畝產,以及購買其他國家的糧食。中國成功的實現了十幾億的人口規模,不過在眼下卻是更加不可能達到的了。
聽到陳文的計算,在場的那些士紳百姓一個個呆若木雞,至少在他們看來,武人應該是不懂這些的,而這個陳大帥卻能夠如數家珍。準備得如此充分,猶如積年老吏一般,實在聳人聽聞。不過聯想到陳文帶來的這些大蘭山出身的官吏,一切也就明瞭了。
“若無異議,二十畝以下的父老便可以到臺下的幾位文書那裡登記,官府會盡可能快的核實詳情,將田土歸還給各位,降低耽誤春耕的損失。”
春耕,這是一個大問題。農業是一種對於時間、氣候有著極為苛刻要求的產業,耽誤了農時可是要人命的大事。聽到了陳文的話語,大批的百姓立刻想起了這個此前他們就惺惺念念的問題,見周圍也多有人起身前往文書那裡登記,也紛紛站起身來,甚至包括一些在二十畝以上的也都不願為此耽誤農時,想要儘快重獲田土。
見陳文所說的確實是實情,根本無法辯駁。而大批的百姓已經起身前往臺下登記,那姓丁的生員立刻問道:“陳大帥。您計算出來的數字只是人口不多的家庭所需田產,而非全部。若是家中人口較多,又如之奈何,難道官府還打算餓死百姓嗎?”
聽到此言,陳文的嘴角撇過一絲冷笑,明末的大亂。餓死百姓的事情有官府的份,你們這些縉紳大戶也脫不開干係。
借百姓福祉的名義在道義上站穩腳跟來戰勝對手,正是中國古代文人在鬥爭中最為擅長,也最為常見的套路,至於背後的目的。以及戰勝之後,百姓的利益也往往會被他們棄之不顧。
眼前的這個儒生還只是生員,太平年代距離做官的最低標準也還差了一階,可是基本的手段卻已經能夠簡單的掌握了,果然不愧是讀過聖賢書的,真心把孔孟之道都讀到了狗肚子裡去了,活活糟蹋了先賢們的良苦用心。
只是此人的問題卻又不能不去回答,因為這個生員現在就是在爭取更多的人和他站在一起以對抗官府的行政,從本質上和明末的那些阻礙行政計程車紳沒什麼兩樣。陳文想要達成目的,首先便要分解掉他的同盟軍,而第一批便是那些田畝數量略高於二十畝的百姓。
“今年的春耕已經開始了,可是調查工作還需要時間,所以歸還田土免除今年的夏稅,以養田土。此外,嚴禁官吏以火耗等理由,淋尖踢斛等手段加徵賦稅的政令今年夏稅也會開始執行,違令者必將得到嚴懲。少了這些,二十畝養活十餘口人都不在話下,更何況是更多的田土呢?”
“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