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2 / 4)

小說:永曆四年 作者:蒂帆

神塘源之戰中實力損耗太大,楊捷手中卻有三千山西兵,在未來的戰事中也必然會更有機會立功,使得這兩人之間頗有些微妙。

算來算去,只有河南撫標的那兩個遊擊算是自成一派的,此刻在大帳中飲宴也是二人一桌,張口閉口的河南方言聽得旁邊伺候的侍女愣是半天連一句都沒聽全。

“咳咳。”

一聲輕咳,只見為首的李本深擺了擺手,大帳中伺候的侍女和歌妓紛紛斂身退了出去,就連眾將帶進來的那幾個親兵也都退到了帳外。轉瞬間,這整個大帳之中只剩下了李本深以下的各路清軍主將。

“經略老大人的謀劃,我等已算是完成了這第一步,本帥已經向老大人稟告過了,還望諸君能夠嚴防死守,勿使逆賊陳文有可趁之機。”

“洪老經略的謀算人人信服,況且李大帥有令,我等自然是無有不從。”

“正是,正是。”

胡茂禎的附和立刻引起了眾將的響應,不說什麼吃人最短之類的話,李本深是經略左鎮提督,洪承疇的親信,即便不看在李本深的面上,也要看洪承疇的面子,眾將自然知道該怎麼做。

“那就有勞諸君了。”

李本深說罷,隨手打了一個響指,那一隊歌妓又翩翩而來,為這軍中的飲宴助興添彩。一時間,這鶯歌燕舞充斥其間,只有對洪承疇的謀劃知道得最為全面的李本深還沒有立刻進入到飲宴的狀態之中。

“但願劉之源和石廷柱能夠如經略老大人謀劃的那般,但願。”(未完待續。)

第九十三章 偏方(上)

明軍佔領區核心的金衢盆地的西南端,浙江明軍與圍剿的南線清軍隔衢江對峙。明軍擁有浙西堅城衢州,兼有大批戰兵控制著江山港以東的區域,可謂固若磐石;而清軍這邊,鐵索攔江、烽火林立、浮橋貫通南北,更有連營十餘里的深溝高壘蔓延其間,亦是做足了堅守的架勢。

起初,控制衢江水道的明軍水營還以戰艦搭載的火炮轟擊對岸,但是是戰果實在乏善可陳,沒過多久也就免了。反倒是衢江北岸,明軍與清軍的遊騎還在不斷的互相試探,只是任誰也沒有生出決戰的念頭,權作是這僵持中的點點漣漪罷了。

金衢盆地的北端,早已在浙江清軍中耳熟能詳的安華鎮也早已迎來了新一波的攻勢。

安華鎮稜堡,這是陳文賴以用極少量的軍隊牽制實力強大的杭州各部清軍的最大依仗,而這座稜堡也確確實實的在中國戰場上發揮出了它的同儕之輩們在歐洲戰場上的效用,在去年連續兩度將杭州駐防八旗這等精銳部隊堵在此間,無法寸進。

事實上,如果沒有側翼部隊的牽制作戰,光憑一座堡壘也很難徹底將清軍堵住,但是稜堡第一次登陸中國戰場所帶來的震撼力確實難以想象,很容易的就將周遭的一切都掩蓋了下去。

安華鎮稜堡的第一任守備林忠孝,由於負傷的原因已經轉隸到了軍法司,在經過了幾個月的回爐後,於戰兵營重新組編開始後接替了晉升為監軍司主事的南塘營的營軍法官的位置,成為了一個戰兵營的軍法官。

接替林忠孝職務的並非來自於曾經追隨陳文於大蘭山、天台山的那批軍官,而是在他收復了金華府後才南下投軍的於世忠。

於世忠初到金華便依仗著一手火炮瞄準技術成為大營的訓練官,之後一年的時間,明軍歷次擴編,每一個炮組都是由他親自帶出來的,功勞自是匪淺。而此番陳文之所以決定以此人接替林忠孝的職務,除了那一次的提醒外,更多的還是由於稜堡的擴建,以及火炮增添對於這個外系武將出身的軍官來說更為適宜。

安華鎮稜堡的此次擴建並非如上一次那般只是挖掘了一道護城河而已,乃是全方位的擴建。

從前的安華鎮稜堡是一個在主堡的基礎上凸出了六個彼此相連的銳角,相對那六個銳角,主堡要更高一層;而現如今,原本的堡壘被加高了一層不說,就連整個堡壘也進行了擴大,另外如幾個凹處增添了新的銳角,護城河也不再是如此前那般橫平豎直,而是沿著稜堡的邊緣曲折的勾連著稜堡以西的大陳江,就連外圍的矮牆也不再是土坯子,而是堅固的護牆,可謂是天翻地覆一般。

此時此刻,莫說是城外的田雄,就算是已經被押解回京的金礪來了也很會恍惚一陣。

由於稜堡的擴大,以及稜角的增加,跑位增多,守軍自然也進行了增加,只是由於現在的稜堡已經可以獨立卡死清軍南下的通路,面南的稜角幾乎都沒有得到增添,所以守軍的增加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誇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