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2 / 4)

小說:永曆四年 作者:蒂帆

軍統帥用孫臏和檀道濟的故技騙過了不敢輕易出戰的清軍,從而順利的完成了臨敵撤軍中最危險的第一步,這份兵法韜略和佈局能力實在是強得匪夷所思。

隨後根據探馬的報告,明軍已然順利的渡過了定陽溪,向龍游方向回師。陳錦立刻意識到明軍後方出事,而且很有可能是杭州駐防八旗殺入了金華府。

兩路夾擊是定計,也是浙江清軍實現殲滅這支最後的浙江明軍唯一的選擇。眼見於此,陳錦立刻派人前往江山縣召集援衢清軍北上,而他則親提大軍等待全軍抵達後再設法渡過定陽溪,以防被明軍暗算。

數日後,大批的清軍趕到定陽溪畔準備渡河。而定陽溪的東岸,一隊明軍輕騎遠遠的觀察著對岸的動向。

撤軍之計是陳文提出的,那些計策都是他早年泡論壇,時看到過的,不過是複製一番而已,至於箇中的細節則是由他的參謀負責填充完成的,其實也並沒有自陳錦以下的清軍軍官、幕僚們想象得那般誇張,不過參謀在軍中已經開始體現出作用,對陳文而言倒是件難得的好事。

策馬於東岸,陳文掏出了此前於世忠送來的那個單筒望遠鏡。目光所及之處,一大群清軍的高階軍官和幕僚們正簇擁著一個甲冑華貴的大官兒,似乎是在獻媚。

“陳錦,算你走運,等老子解決了那群叛徒再回來收拾你,你給我等著!”說罷,陳文便帶著護衛的輕騎向龍游縣城的方向策馬而去。

在那裡,一支兵力不至於動搖龍游防線的精銳部隊正在進行必要的休整,隨時準備跟著他急行軍回師金華府平叛!(未完待續。)

第六十三章 相見(上)

永曆六年五月二十八,水營為圍城部隊送來了新的一批補給。這批補給徵集自龍游縣,一部分是留守的幕僚徵集來的稅賦,而另外一部分則是陳文在龍游向衢州本地商人發賣了部分繳獲的珠寶首飾、玉器古玩之類的奢侈品換來的。

從攻陷龍游縣城開始,陳文便開始著人在龍游建造船隻,只是負責此事的乃是龍游縣本地的商人,他們僱傭的那些造船工匠使用此前囤積在城內的風乾木料在收到了定金後很快便開始了建造工作,進度遠比陳文在金華時徵集來的工匠和民夫要快,艦船的規模也要更大。

在龍游縣城繳獲的馬進寶及其部分部下的家產中不乏金銀錠塊和銅錢之類的硬通貨,同時也少不了珠寶、首飾、玉器、古玩、字畫之類的奢侈品。在陳文看來,金銀銅之類的貴重金屬可以直接用來發放軍餉、購買軍需,而且明朝人還比較喜歡囤積,並不利於流通,所以與本地商人交易一般都是優先使用這些奢侈品。

經過了數日對於駐軍的觀察,本地商人也再度確定了明軍軍紀嚴明的現實,對於交易也沒有如面對清軍時的那種太大的牴觸心理。再加上衢州本地的龍游商幫原本主要的經營範圍中就包括這些奢侈品的交易,熟門熟路也不至於出現什麼流通阻礙。而陳文派水營軍官和軍法官監督的要求也是理所當然,這樣雙方也都能安心交易。

透過平等的交易,陳文迅速的調動起了大批的本地商人、工匠和民夫投身到增強明軍實力的工作中去,不只是正在建造的水營艦船,大批的軍用物資也開始源源不斷的送入明軍的倉庫,甚至還有處州人挑著松陽擔北上衢州販賣物資,使得他麾下的這支明軍在衢州已有了如魚得水的勢頭,反而尚且佔據衢州大半土地的本地清軍和援衢清軍倒開始越來越像是一群不受歡迎的惡客。

衢州的清軍眼下被分作兩部分,其中最大的一支便是被明軍團團圍困了起來的督標營等部,而另外一部分清軍則集中在江山縣,全部都是來自於浙南和福建的援軍。

援衢清軍在福建左路總兵標營剛剛抵達時一度有意出兵解圍,據探馬回報似乎大軍已經集結完畢,甚至前鋒都已經出了城,可是卻莫名其妙的退了回去,也不知道受命成為這支援軍主帥的福建左路總兵王之綱到底想的是些什麼。

不過不管怎樣,清軍既然沒有大舉來襲,那麼陳文也不打算放著重兵集結的衢州府城不管去進攻江山縣。只是這衢州府城城防堅固異常,想要攻下卻也並非易事。

想要攻城,最簡單也最常見的便是修造攻城器械蟻附登城,在奪下城池和城門後基本上就大局已定了,少有還能在城破後將敵軍趕出去的。但是對於陳文而言,訓練和裝備麾下大軍花費良多,絕大多數計程車卒都經歷過大戰,所以他並不打算將其如炮灰般犧牲在城頭來換取這座城池,眼下也只得設法採用前不久在龍游時沒有成行的掘進爆破來破城。

只是衢州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