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後續部隊的副帥身份,但是在濟度面前也不敢造次。
濟度口中的那個盧崇峻,乃是漢軍鑲黃旗旗人,現任的宣大總督。此番的後續部隊之中,富綬的五千八旗軍,此外就是山西綠營中的督標和撫標的人馬,加一起也有兩萬六千出頭的戰兵。比之吳三桂,是處於劣勢的,但是倉促之間清廷卻也只能暫且調集這些部隊,畢竟還是要確保能夠對各地保持威懾力量的。
“不出意外,明天督標的先鋒就能趕到。”
“很好。”
濟度點了點頭,向在場的鰲拜、劉成以及富綬等人指著地圖言道:“根據細作回報,吳三桂那廝除了西安的留守部隊以外,已經是盡起大軍而來。他手裡的那十個名為忠勇、義勇的營頭,就是此前在西安擊敗傅喀禪那奴才的精銳。據劉會辦根據潰兵的報告確定,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正是洪承疇那奴才當年編練的東南經標的翻版。”
東南經標,這支編練以來僅僅進行了一次廣信府會戰就被江浙明軍徹底除名的部隊,在絕大多數人的眼中根本不值一提。事實上,若非是劉成在乾清宮的慷慨陳詞,在場的權貴們也根本意識不到這支軍隊曾經一度處於勝利的邊緣。
江浙明軍打破了八旗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如今江浙明軍集團也是最有可能掀翻滿清的漢地勢力,新軍從建立伊始就是以江浙明軍作為假想敵存在,此番吳三桂竟然使用的是西班牙方陣,在場的眾將也是無不動容。
“劉會辦,本王爺記得,你當年說過,西班牙方陣是有命門的。”
“回王爺的話,奴才以為,西班牙方陣並非不可戰勝。這方面,浙匪有浙匪的辦法,咱們新軍一樣有咱們新軍的辦法。”
第七十三章 渭水之南,優勝劣汰(中)
滿清的新軍,如今僅此一支,總兵力在一萬七千之眾,但是其中的步兵卻也只有一萬零八百,另有五千騎兵和諸如軍官、旗鼓手、傳令兵、軍官們的親兵等單位存在。比之吳三桂,二十個營,高達兩萬之巨的西班牙方陣,而且還僅僅是步兵,兵力上實在處於劣勢。
劉成有此信心,濟度和鰲拜還好,富綬就要差上許多。他是這幾天才趕到的,聽聞了潼關一戰的戰況,以及潼關守軍的戰法,對於新軍的戰鬥力的認識有所提高,但卻也遠遠沒有樂觀到能夠以一敵二而擊敗西班牙方陣的地步。
富綬將信將疑,可濟度是平叛軍的主帥,鰲拜和劉成都是順治的親信,他一個統領五千八旗軍外加四千綠營兵的副帥在沒有萬全把握的情況下也不敢下什麼斷言。說到底,論軍事經驗,莫說是這三大位了,就算是如今統領陝北偏師的屯齊,也要比他豐富太多。
“鄭親王,朝廷經不起任何一次敗仗了,還當仔細籌劃方可出兵與逆賊吳三桂決戰。”
“顯親王這是老成謀國之見,道理是對的,只是現在的情勢,還是儘早解決掉吳三桂,才能為朝廷爭取更多的時間出來啊。”
鰲拜此言一出,引來的卻只有嘆息,當年的那個有著席捲天下之勢的滿清已經不復存在了,地盤上還有半個中國,但卻也不過是在北方苟延殘喘,否則就以著吳三桂的性子,也不會這麼急匆匆的跳出來,想要火中取栗。
現在,所有的地方勢力,無論是漠北、漠南乃至漠西蒙古的各部,還是漢地各省的綠營總兵、副將、參將、遊擊甚至是各級文官,無不是在觀望著這一戰的勝負。吳三桂若是敗了還好,這些地方勢力就依舊還是滿清的臣子;可若是新軍敗了,哪怕只是在陝西遷延日久,只怕各地都會烽煙四起,不等陳文北伐滿清就先要陷入到萬劫不復的絕境之中。
潼關一戰的勝利,並沒有使滿清轉危為安,僅僅是微微的續了一波命而已。想要在陳文北伐前謀求一個安穩的內部環境,首先就要解決掉陝西的叛亂,只有消滅了吳三桂的關寧軍集團,才有未來可言。
濟度、劉成等人籌劃數日,也等來了那些綠營兵,大軍隨即沿著渭水西進。百里的距離,不過是數日而已,新軍抵近華州,吳三桂那邊在渭南卻還沒有徹底就位,守軍無力抵抗便放棄了此地。
華州前據華山,後臨涇渭,左控潼關,右阻藍田關,歷為關中軍事重地。吳三桂放棄了華州,既是為了更好的就近遮蔽西安,也擺明了是要與新軍在渭南決戰。對此,新軍方面也是心知肚明,尤其是陝北那支屯齊的偏師暫時無法開啟局面的形勢下,他們也必須靠著自身的力量以最快的速度解決掉吳三桂的主力部隊。
雙方有了這個默契,遊騎就開始了在這幾十裡地之間更為頻繁的爆發衝突,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