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沒有現在的希佩爾。
陸軍凱旋歸來的時候,海軍卻在收拾爛攤子。
十一月十五日,希佩爾正式回覆了馮承乾,德意志第二帝國可以為〖中〗國海軍維修受損戰艦,但是建議馮承乾藉此機會,從德意志第二帝國採購一批修理戰艦的裝置,並且增強〖中〗國造船廠的維修能力。
馮承乾接受了希佩爾的建議,並且立即派張東強前往德意志第二帝國。
年底,〖中〗國工業部長宋靖國率團訪德,在一九三四年一月初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十多家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由霍瓦德造船廠、伏爾鏗造船廠、威廉港造船廠等多家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造船企業,幫助〖中〗國建造大型造船廠,而這些企業也將獲得參與〖中〗國海軍大型戰艦建造工作的機會,並且成為主要承包商,等於獲得了〖中〗國軍方的承認。
到一九三四年中期,江南造船廠、北方造船廠與廣州造船廠已經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造船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
對馮承乾來說,這絕對是一個重大的收穫。
要知道,隨著〖日〗本在一九三四年三月支付了第一筆賠款,〖中〗國海軍已經不存在經費上的問題了。
按照馮承乾與吳鐵生達成的協議,〖日〗本的戰爭賠款將有百分之六十用於軍事建設,而海軍獲得其中的百分之六十。
〖日〗本第一筆賠款為六億華元,因此海軍獲得了二億多,超過了當年的海軍軍費預算。
這筆錢中,一半被馮承乾拿來建造與採購戰艦。
如果算上當年的軍費撥款,〖中〗國海軍有大約一點七億華元用於建造戰艦,而這相當於一九三三年之前三年的總和。
錢不是問題,關鍵就是如何合理的huā掉這些錢。
雖然以當時的情況,從德意志第二帝國採購戰艦是最簡單、也是最快捷的途徑,但是馮承乾並沒打算這麼做,一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建造的戰艦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