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1 / 4)

小說:帝國風雲 作者:溫暖寒冬

張作霖向〖中〗央重負靠攏,與他的兒子,即東北軍少帥張學良不無關係。可以說,真正想歸順〖中〗央政府的就是張學良。

這下,國仇家仇集到一塊了,張學良還會投靠〖日〗本嗎?

七月七日,張作霖遇害的第子天,張學良就在瀋陽宣佈,無條件擁護〖中〗央政府,並且命令東北軍易幟。

三天後,〖中〗央軍開進瀋陽。

雖然直到一九二二年初,即八國聯軍幹俄行動以失敗告終,最後一批日軍才撤到鴨綠江以南,但是在一九二一年底,隨著東北軍易幟,〖中〗央軍已經控制了東北,完成了統一大業最為重要的一步。

從某種意義上講,在平定東北之後,〖中〗國已經實現了全面統一。

當時,不在〖中〗央政府控制之下的,只剩下西藏與外méng古地區。雖然這兩地,差不多佔了〖中〗國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但是人煙稀少,而且自然環境極為惡劣,對〖中〗國的國力並沒有多大貢獻。

可以說,利用八國幹俄實現國家統一,是馮承乾在戰略策劃上的重大勝利。

到這個時候,吳鐵生才明白,馮承乾為什麼要頂著壓力拒絕參與幹俄戰爭,以及馮承乾的主要目的。

正是如此,馮承乾的地位與威望達到了如日中天的程度。

別的不說,從此之後,在重大戰略問題上,吳鐵生就再也沒有與馮承乾對著豐,幾乎完全聽取了馮承乾的建議。

也正是如此,才有很多人認為,馮承乾才是平國的統帥,吳鐵生只是臺上的木偶。

當然,除了上面這些看得見的好處,還有一個看不見的好處。

這就是,在兩年的幹俄戰爭中,〖中〗國的經濟、特別是工業得到了飛速發展,使〖中〗國一躍成為全球第十工業國。

原因很簡單,在八國聯軍幹俄期間,絕大部分軍事物資都得就近獲取。

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

雖然〖日〗本已經有不錯的工業基礎,但是與〖中〗國相比,卻沒有地理上的優勢。加上德意志第二帝國企業在華開辦了大批工廠,而且德意志第二帝國是干涉行動的盟主,聯軍在〖中〗國訂購軍事物資,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才是馮承乾看重的機會。!。

第七章 重工業

在很多人眼裡,馮承乾是個偉大的戰略家與天才的軍事家。

只是,在其他方面,馮承乾的才能都不在人下。

比如,在經濟建設上,馮承乾做出的貢獻就絲毫不亞於建立〖中〗國海軍、收復東北與統一全國。

最突出的,就是在兩年幹俄戰爭期間,馮承乾為〖中〗國工業發展所做出的重大貢獻。

一九二零年八月,吳鐵生還在積極向西北進軍的時候,馮承乾就透過宋靖國,邀請了數十家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企業代表來到北京,開出了一個讓企業家不能拒絕的條件,即共同壟斷幹俄戰爭的軍需供應。

到年底,已有二十七家德意志第二帝國企業與〖中〗國政府簽署了協議。

雖然莓份協議的內容都不一樣,但是大致相似,即〖中〗國政府為這些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企業提供在華投資、發展的一切便利條件,而企業則要盡全力爭取來自八個幹俄國家的軍事訂單,並且在〖中〗國建立工廠進行生產。

企業家都知道,戰爭是最大的財富源泉。

更何況,這是一場由八個主要工業國挑起與發動的戰爭。

此外,〖中〗國擁有地理位置上的優勢,因此與〖中〗國政府合作,能夠最大限度的替企業實現利益。

到一九二二年初,幹俄戰爭結束時,二十七家德國企業在華建立了上百座工廠,僱傭了近三十萬名工人,生產的物資不但供應了八國聯軍,還返銷到德意志第二帝國、美國、甚至是英法等國。

當然,〖中〗國政府也是這些企業的大客戶。

只不過,有一點不能忽略。

這就是,按照〖中〗國政府出臺的規定,任何外資企業在華投資建廠,都至少要與一家〖中〗國本土企業合作,而且〖中〗國本土企業所佔股份不得低於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說,那一百多座工廠中,有一半以上的股份屬於〖中〗國的民族企業。如此一來,大批〖中〗國民族企業在這場戰爭中撈到了第一桶金。

當然,精明的不僅僅是德國企業家。

在德企大舉進軍〖中〗國市場的時候,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