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馮承乾的要求,術靖國在處理造船工業合作專案的時候,
把引進技術、裝置放在了第一位。比如,讓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三大造船廠幫助〖中〗國造船廠興建四萬噸級船臺,從而讓〖中〗國造船廠能夠獨立建造大型戰艦。又比如,透過引進萬噸級水壓機,獲得了生產高強度裝甲鋼板的能力。
當時,海軍只引進了一種艦艇,而且只是設計圖紙。
這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潛艇。
雖然潛艇的噸位比主力艦小得多,但是對建造工藝的要求高得多。當時,全世界也就只有七個國家能夠建造潛艇。主要就是,潛艇的耐壓殼體需要極高的製造工藝,而且對焊接的要求也非常高,沒有足夠先進的工業技術,根本製造不出合格的耐壓殼體,也就造不出合格的潛艇。
事實上,當時〖中〗國海軍最缺的也是潛艇。
早在一九三三年,馮承乾就認識到了這個問題。
問題是,〖中〗國不但沒有建造潛艇的能力,也沒有合適的官兵隊伍。別的不說,在一九三三年的時候,〖中〗國潛艇部隊的官兵還不到兩千人,而且其中只有大約十分之一的官兵有過在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服役的經歷,這其中大部分又是在水面戰艦上服役,只有極少數在來自潛艇部隊。
沒有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幫助,〖中〗國海軍就不可能建立起強大的潛艇部隊。
馮承乾非常清楚,在廣袤的太平洋上,特別是在與〖日〗本、美國作戰的時候,潛艇擁有極為重大的價值。
也正是如此,在一九三五年的時候,馮承乾才會透過希佩爾,從德意志第二帝國獲得了三種潛艇的設計圖紙。次年,馮承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