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說。她的目的不是在足球場,而是在直播鏡頭後面。在勃蘭登堡門那數十萬名德國球迷,以及德國境內無數關注這一場比賽的選民呢?
她叫停了自己的腦子。不去想那麼多,因為越想越複雜,正如楊誠所說的,足球已經不再純粹,每一個人都能夠從足球中找到自己所想要的東西,作為球迷,只要享受到足球的樂趣和快樂,那就足夠了!
“查爾斯,這個送你!”就看到一旁的西耶娜遞過來了一個藍色的塑膠喇叭。
“謝謝阿姨!”查爾斯一看就喜歡,接過來後,就學著周圍的那些球迷,放到嘴裡,用力的吹,就聽到嗡嗡聲立即從他手中的瓦瓦祖拉傳開了,逗得周圍一群人都又是一陣哈哈大笑。
這小子聰明,學什麼都快,看一遍就懂了,而且又討人喜歡。
“以後我就吹這個,為我爸爸加油!”查爾斯一興奮,直接站在了座位上,大聲的喊。
“小心點,別摔了!”查理茲?塞隆拿兒子沒辦法,只能小心翼翼的護著他。
…………
…………
下半場易邊再戰後,德國隊沒有進行換人調整,但是美國隊卻一下子換上了兩名球員,顯然布拉德利對上半場的局勢非常的不滿。
可以說,中場休息已經成為了布拉德利拯救這一場比賽的最後時機了,他已經不可能再進行留手了,所以他直接進行了兩次換人,都是加強中場防守,顯然是想要把防守反擊打得更加堅決和果斷。
下半場開場後第62分鐘,美國隊的一次反擊,多諾萬帶球突破後入了禁區,赫迪拉一次犯規,被主裁判宣判了極刑,得到了一張黃牌,而美國隊也得到了一個點球。
應該說,赫迪拉在這一場比賽的表現還是不錯的,不管是在後場拿球,還是在默特薩克上前後的協防補位,他都做得很到位,在弗裡克的提醒下,他始終都跟後場隊友保持緊密的聯絡,沒有出現太大的失誤。
這一個點球說是赫迪拉犯錯,可實際上中場欠缺足夠的保護和緩衝,也是一個很致命的原因,沒有一個合格的中場防守者,這也是楊誠把赫迪拉往後撤所遇到的一個新的問題。
有點像是邊後衛,拉姆就只有一個,不可能打兩條邊路,而中場和後防線的問題也是如此,赫迪拉還是擅長打中場,臨時客串中衛,中場就缺人,也沒有兩全其美的選擇。
多諾萬沒有浪費這一次的點球機會,直接罰進了點球,為美國隊扳回了一球。
但是很快,楊誠進行了換人。用巴德斯圖貝爾換下了託尼?克洛斯,把赫迪拉前提到了後腰位置,讓巴德斯圖貝爾和默特薩克組成中衛組合,而施魏因施泰格則是在防線前面形成一道保護牆,這樣也可以讓拉姆無所顧忌的往前插上進攻。
一旦拉姆插上後,施魏因施泰格就會適當的回撤到中後衛之間,有效的擴寬防線的防禦寬度,填補掉拉姆前插後所留下的空檔,而赫迪拉則是隨時隨地控制著前場攻擊球員身後的空檔。給予足夠的策應和支援。
3:1的比分不足以影響到德國球員的情緒,他們牢牢的控制著比賽的局勢,在美國隊扳回一球之後,楊誠的調整再一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第70分鐘,球路推進到了前場,克洛澤用身體倚住了美國的中後衛,回傳給了轉移到空檔處的厄齊爾,後者一得球后順勢往前送出了一腳致命的直塞球,托馬斯?穆勒後插上得到了一次射門得分機會,一蹴而就。打入了個人本場比賽的第二粒進球!
4:1,德國隊再一次將比分擴大!
這一粒進球對美國隊的打擊非常致命,尤其是在他們剛剛扳回一球的情況下,卻馬上又被拉開差距。壓力之大可想而知,而楊誠則是立即進行了一連串的換人。
他先是用特羅霍夫斯基換下了代斯勒,然後用波多爾斯基換下了托馬斯?穆勒,很明顯這兩次換人一來是為了給兩名重要的球員休息,二來則是為了考察一下其他球員的能力和狀態,為將來有需要的時候做準備。
連續換人之後。德國隊在場面上的優勢得到了持續。尤其是重新回到了中場位置上的赫迪拉,失去了弗裡克的限制,顯得非常活躍,在球隊打順了之後,積極的往前插,反而施魏因施泰格不得不頻頻為他補位。
但也是赫迪拉在第82分鐘,一次插上進攻後的射門,為德國隊再下一城。將比分鎖定為5:1,這位德國中場藉著這一粒進球總算是為自己剛才的失誤洗刷了屈辱。
看到他進球后興奮的狂奔。楊誠搖頭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