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一路上,子肜看著那些盒子,想著,按著這裡人的標準,自己大概真的是不孝的,看,來個水月庵,還想著給孩子帶點新鮮的回去,真是有點無厘頭。
第三天,事情又是重複的,只是今兒個,子肜又給庵裡捐了香油錢。素齋又多了三份,兩份讓人給送到了賈政和賈赦衙門上,一份給送到賈瑚那裡。老太太還是沒見子肜。
第四天,照舊,第五天,照舊,第六天,還是照舊。一直到第十天上,人都吃膩了素齋,老太太才見了子肜。子肜心裡鬆了口氣,明白這是老太太原諒了自己。當下細細把老太太接回了府,低眉順眼的,不敢放鬆。
只是,沒想到,子肜一時無厘頭的舉動,倒是讓京裡又傳起了八卦。一開始是說榮國府的老太太一心向佛,諾大年紀還在水月庵清修,這才引來菩薩保佑,府裡的子孫才這麼地出息。後來又說著闔府都是慈善之家,老太太在庵裡清修,做媳婦的天天趕去陪著誦經,府裡主子都跟著吃齋唸佛,就連衙門上的兩位老爺也不例外,這才引的菩薩眷顧,所以先頭那個小爺含玉而誕都是有著因頭的,要不,他為什麼不生在別人家?
後來,就是今上也為此讚了賈赦賈政幾句,那個冷麵的三皇子原本就信佛,因此也對賈赦賈政和顏悅色,還攀談了起來,問府里老太太和夫人都是念的什麼經?說是自己的王妃也會去那裡誦經吃齋,自己也發下宏願跟著一起吃齋。賈政沒想到會因為這事又和這王爺扯上關係,當下恭恭敬敬,把這人哄的眉眼彎了彎。
於是,水月庵真的出了名了,來清修的,定素齋,絡繹不絕,香火一下子旺盛起來,把個主持樂得沒眼睛沒眉毛的,只剩下一張合不攏的嘴了,直說榮國府真是貴人,與佛淵源甚深,當下,擴建的多間淨室,又多找了素齋廚子,把一些腌臢的營生統統去了個乾淨。畢竟,現在香火旺盛,又有素齋可賣,弄那些東西壞了名頭,可太不上算了。
於是,原本是單純的一件老太太出走事件,竟然演變出如此的故事,任是誰都想不到的。而子肜的無厘頭,竟然讓一個庵堂走上正道,也是她沒想到了。更何況,多年以後,怕是再沒有小秦相公能得趣兒水月庵了,只是沒有了那智慧兒,那秦鍾會不會搭上別的人,最後還是枉送了性命,現在,還是不知道的。
至於老太太那裡,其實子肜去的第五天上,老太太已經是想罷了,不再跟子肜置氣了,只是又忍了忍,想打磨打磨子肜,乘機剎剎她的性子罷了。
在庵裡的那幾天,老太太想的事很多的,想得最多的還是幾個孫子的親事,和府裡的將來。二太太是個能幹的,但是當家久了,是不是長了她的性子?榮國府終究是長房的,二房終究要分出去的。孫子媳婦,老太太早就看上了幾個人,其中王家的嫡女熙鳳是她最滿意的,一心想求回來做孫媳婦的。只是經過了這一遭事,老太太的想法有了變化,這姑娘還是得定回來,只是和以前的想頭不太一樣了。
正文 113 說媒
113 說媒 (第一更)
王熙鳳跟著張太君經常出入榮國府的。後來又是時常帶著妹妹來,而她和妹妹不同,很能討老人喜歡。所以,老太太對她也十分中意,早就想著定了她做孫媳婦。
原先她並沒有急著把這事情定下來,是因為想著,熙鳳是老2家的孃家侄女,這事老2家的大概早就想到了,想著定為珠兒媳婦,那就也不用她來開口了,自有這做孃的來操心的。
可是現在,她不由要重頭想一番,現在這府裡,大房的也太不成事了,原本她就不指望那個小門戶出來的邢氏,總想著日後瑚兒媳婦或許能歷練出來,以後當著這個家,自己再幫著一下,也就沒什麼問題了。只是這個李氏實在不爭氣,真真的爛泥扶不上牆啊。瑚兒又擺明了那個想法。哎,得給璉兒定個能力家世都厲害的媳婦才行啊。不然,這大房還怎麼撐得起這個榮國府來?看來看去,也就是王家的那個丫頭可以。
老2家的已經太縱著她了,目前又沒有合適的人管家,只能先著讓著她,如果再給珠兒說了王家的丫頭,那二房的氣勢就太厲害了,再加上他們姑侄一條心,那這賈府還不是他們的天下了?她雖偏愛小兒子,但是也不想王家的女人霸著這賈府。
如果,把王家丫頭說給璉兒,那就不同了。雖說姑侄總是親厚些,但一個大房的孫媳婦,一個二房的太太,總歸各有各的顧忌,而且,女人呀,嫁了丈夫,總是要以丈夫為先,日後又要顧著自己的孩子,那些個姑侄什麼的還比得過相公孩子?而且這以後互相牽制著,也不會就是哪一個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