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地好像種的不是玉米,就問道。
“村長,這些田裡種的是什麼?”
“這些是我們後面翻種的土豆和紅薯。”
看來這個村長還是有些腦子的,土豆和紅薯的生長要求每那麼高。如果能及時找到水源,這些田地應該還是能有收成的。
已經走到了河邊,陳福下到河床來檢視。
“河水乾涸幾日?“
“已經差不多有十多天了。“
陳福仔細的檢視了,河床已經整個曝曬在太陽下,底下的淤泥也已經是硬邦邦的。從前面瞭解到,入春以來村裡就沒什麼雨水,看來要靠下雨時不可能的。
繼續往前就快要到杜偉銘家裡了。村民們都興奮不已,聽說是縣令帶著京都裡的大官來治旱的。杜偉銘也聽說了訊息。雖然對於官府為何會突然來到村子裡治旱有點奇怪,但是也沒怎麼多想。有了官府的介入,旱情應該有所緩解才對。
陳福看到了杜偉銘挖的井,因為土是後面填上去的,所以還是極其明顯的。
“這個坑是怎麼回事啊/”
“大人,前兩日,村裡的村民想要挖井取水,因為沒有成功就把這個坑填了。“
“挖井?是誰的主意?”
“回大人,是李二。”
“麻煩村長請他過來好嗎?”
村長趕緊派人去把杜偉銘找來,因為就在杜偉銘的家門口的河邊,杜偉銘一下就到了。
“村長你找我?”
“李二,快來,見過諸位大人。”
“見過諸位大人。”杜偉銘行了禮。
“李二,聽說你試過挖井了?”
“回大人,小民試過,只是沒有成功。”
陳福詳細詢問了挖井的過程和坍塌的過程,心中有了計較。河邊確實是可以挖井,但卻不是挖井的好地方。因為靠近河流,所以底下是一般有水流的,但是也是因為靠近河流,所以泥土也會比較溼潤。挖下去很容易就坍塌了。
一隊人在村子裡走了一大圈,最後還是去了村長家歇息。杜偉銘偷偷地對村長說了要回家照顧家裡的兩個傷員,就告辭先離開了。
坐定後,張大嬸奉上茶水。這可是貴賓級待遇了,家裡的茶葉也給翻了出來。只是茶葉放的時間有些長,縣令喝著這樣的茶水,肚子裡有些不滿,卻沒辦法說。
陳福倒是沒怎麼在意,已經看的出來,這是村長家最好的招待了。對這種小村子而言,能喝上茶水就不錯了。
村長作陪,陳福又問了現在的用水。
“前段時間我們主要是靠乾涸前各家的儲水。這些日子我們在後山裡發現了水潭,可是離我們村子有差不多5日的路程,而且有猛獸。村子裡已經取回來一次水了,第二次取水的隊伍也已經出發了。”
陳福不由的點頭,看得出來,這個村長還是有頭腦的。能夠自發的去尋找出路而不是坐等水來。
“一次能取多少水?”
“一次能取差不多八十罐水。”
看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了。為今之計,最快的方法就是挖井了。這估計也是源親王派自己過來的初衷吧。原來陳福家中對水利是非常在行的,尤其是挖井。皇宮的井,京都中大戶人家的井幾乎都是陳家協助的。這也是為什麼陳福不懂得奉承拍馬,卻還是能在工部任職長久的原因。
陳福交代縣令,暫時就要居住在三清村,直到挖井成功為止。縣令百般勸解,陳福還是決定從明天開始就要準備挖井。陳福讓縣令先回鎮上,要採辦大量的青石和磚塊。自己則和同來的其他人等留在了三清村。
縣令看來是沒有辦法,只得領命回鎮上採辦青石和磚塊。這也是個不容易的活啊,尤其是磚塊,可算是價值不菲了。還好源親王有令,抗災的費用會下撥的。
對於陳福的留下村長是又是喜來又是憂。喜的是村中的旱災總算是有希望解決了,憂的是陳福等人的食宿問題。陳福一行一共有四人。自己家中並沒有多餘的房間了,要不讓他們去李二家裡住吧。李二家人少,而且房子也是新建的,是不二的選擇了。
讓自家婆娘好好做飯,村長急忙去了杜偉銘家裡。杜偉銘對於村長的到來有些驚訝,他不是應該陪著那些大官嘛。
“李二,我來和你商量件事情。“
“村長伯伯,有什麼事情啊?”
“這個,京都裡的大官要在我們村子裡住段時間,要幫助我們打井,但是我家中屋子不夠,所以想問問能不能借住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