懈,居然在白天,讓日偽軍摸到眼皮子底下才發現。
而對於楊震來說,這股日偽軍連試探性的進攻都沒有發起,上來便全力攻擊的行動明顯很有相當有針對性。也就是說,他們是清楚這裡是挺進軍司令部的。就算不清楚,他們也至少知道這裡是一個相對高階的指揮部。從剛剛警衛團的政委彙報之中,楊震很明顯的感覺到,這次的偷襲恐怕是日軍經過精心策劃的。
戰鬥之中,出現戰俘的事情很正常。但以關內部隊一向嚴密的保密性來說,即便是一般的幹部、戰士被俘,也不會清楚挺進軍司令部這種高階指揮機關的所在地的。如果不是出現內鬼的話,那麼就是很有可能在前面有一定級別的高階指揮員被俘。
只是這些情況,都不是最讓楊震擔憂的。最讓讓擔憂的是挺進軍司令部被發現的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引導這股日偽軍摸過來的日偽軍便衣隊或是特務武裝,在這裡周圍已經活動了不短的一定時間。
經過一段時間對這裡的情況進行詳細觀察之後,分析出這裡是挺進軍的一個高階指揮部。但如果真的是這種情況,那麼才是最讓楊震擔憂的。能得出這個結論,日偽便衣隊在這周邊活動的時間肯定不會太短。而且觀察的距離,也不會太遠。
太過於匆忙的偵察得出的結果,還不至於讓日軍下這麼大的決心,下這麼大的血本。在圍場東面戰局已經全面展開,正激烈的時候抽調這麼一批部隊繞道圍場北面上百里荒無人煙的山區,進行遠端奔襲。
如果真的是這種情況,總部警衛團卻居然沒有一點的察覺,那才是最讓人擔憂的。日偽便衣隊在這裡活動,不可能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而在陌生的環境之下,周邊出現異常情況,他們卻沒有發覺,這才是對總部安全最大的隱患。
而且楊震在抵達挺進軍司令部所在地之後,也發現了一個不太好的情況。這麼一個重要的地方,這裡的村民進出居然沒有進行控制。老百姓該上山打柴的打柴,拾撿山貨的拾撿山貨,該下地勞作的下地勞作,居然沒有太多的限制。進出的村民,只做簡單的盤查。防備情況,整個是一個外緊內松。
熱河與東北情況類似,同樣是日偽軍重點控制的地區。這裡的日偽特務體系之複雜,與控制手段之嚴密,是關內無法想象的。誰能保證這裡的村民之中,沒有潛伏下來的日偽軍發展並培訓過的特務?沒有日偽軍的基層政權的人員?
這裡是新區,又是日偽軍之前嚴密控制的重點地區,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因為是新區,又沒有基層政權,老百姓對挺進軍並不瞭解。甚至有些百姓很有可能因為徵集糧食的問題,還很有可能對挺進軍有一定的敵意。有特務潛伏下來,這並不是一件什麼難事。
就算潛伏在村內的特務不知道現在駐紮在村子裡面的這些人,是挺進軍的最高指揮部。但是這麼多帶短槍的部隊,還有大功率電臺,甚至還有文工團和各個部門的女兵,這些情況都可以明白的告訴人家,這裡的位置很重要。
帶短槍的人,一看就是軍官,這是無疑的。誰看過一個團長,在沒有戰鬥,遠離戰場的情況沒事拎著一支三八步槍轉悠?中國特色越是高階的指揮部,帶短槍的人也就越多。除了騎兵部隊之外越是高階指揮部,騎馬的人也就越多。
而在中**隊,包括十八集團軍在內,都有一個相當不好的習慣,也很容易暴露自己身份的習慣。各級指揮部的警衛人員,尤其是高階指揮員的貼身警衛人員,一般都是喜歡以駁殼槍作為武器。甚至警衛部隊之中,駁殼槍佔據的比例很大。
當然這個習慣與眼下中**隊缺乏自動武器有一定的關係。駁殼槍射程比一般的手槍遠,裝彈量大,威力也大的多,而且輕便靈活。佩戴駁殼槍或是快慢機,既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集中火力,又不失輕便靈活。
尤其這種武器,在接上槍套後,整個就是一支裝彈量小一些的衝鋒槍。好一點的德國原廠快慢機或是西班牙阿斯特拉牌、或是比利時產的快慢機,在接上槍套作為槍托後,威力和火力密度並不會比一般的衝鋒槍小。
警衛部隊一旦與敵遭遇,一般的情況都是在近距離之內。這個距離,已經不需要精度,而是需要火力密集度。在缺少自動火器的情況之下,正是射速快的駁殼槍或是快慢機這種武器最佳用武之地。所以幾乎所有部隊指揮員的警衛員,或是警衛班佩戴的都是這種槍。
當年西路軍在梨園口最後一戰,三十軍軍部被馬家軍騎兵合圍。正是依靠警衛排裝備的十支快慢機,在近距離的密集火力,硬生生的從馬家軍騎兵包圍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