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2 / 4)

小說:抗日之我為戰神 作者:想聊

定要記住。部隊現在是壯大了,但底子一定要打好。就像楊副總指揮曾經說過的那樣,我們要的是一直拖不跨,打不爛的鐵軍。不是一支用沙子堆成的軍隊。”

“當年抗日義勇軍人數比咱們現在多的多,聲勢也很大,但潰散的速度也很快。我們絕對不能重蹈當年義勇軍的覆轍。你們必須要建立一個團結的,敢於面對一切困難的領導核心。”

“這封電報的內容你們已經看過,而作為軍事主官,你們剛剛也講了自己的計劃。但我要提醒你們的是,作為一名高階指揮員,看問題,一定要有長遠的眼光,從全域性出發,在必要的時候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這一仗,如果你們堅持要打,那就一定要打好,把小鬼子徹底的打疼。”

說罷,總指揮笑了笑,轉過頭對李延平道:“至於編制的問題,你們幾個人作為部隊的軍政主官,想必會有自己的看法。你們認為可以,我就沒有什麼意見。只不過,今後怎麼去餵飽這些槍口、炮口,可就有你們受的了。”

“但有一條,需要我做什麼,我將全力以赴。今後二路軍的軍事鬥爭就要看你們幾個人的了,有你們在我放心。至於我,楊副總指揮那個關於根據地建設的想法,我看了一下,覺得很多東西都很不錯。這幾天我也琢磨了一下,想要將工作重心逐步轉移到地方,給你們做好後勤工作。”

對於總指揮的那幾個要求,楊震知道這是總指揮的心裡話,也是善意的提醒。但對於總指揮下一步想要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地方的想法,楊震卻是堅決不同意的道:“請總指揮放心,我們一定會按照您的要求去做。眼光看向全域性,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但總指揮,地方工作雖然重要,但我們都還年輕,經驗尚缺,還需要您統籌全域性。黨、政、軍,您作為二路軍總指揮,又是吉東省委的最高負責人,可不能做撒手掌櫃的。只顧著黨政,不管軍。”

“您是雲南講武堂的高材生,又在東北打了這麼多年的遊擊。論軍事理論基礎,以及實戰經驗,我們所有的人都比不上您。論黨齡,您是大革命時期入的黨,都快趕上我年紀大了。而且政治工作經驗豐富,部隊需要您,我們更離不開您。”

這話,楊震說的是心裡話。總指揮為人寬厚,責任心極強,黨性也強。最重要的是從來不搞路線鬥爭,對下屬也極為尊重、信任。在總指揮下面工作,很讓人舒心。有了總指揮做自己無論是名義上,還是實質上的上級,很多事情,他都會幫自己解決的。

尤其是政治上的事情。黨內鬥爭太苦了,自己跟本就不是那個料。有了這個老大哥在上邊頂著,自己會好過的多的多。

而且自己部隊人員的組成很複雜。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來自關內的戰俘,這些人數量多,也受過軍事訓練,目前大多任各級部隊的軍事主官。部隊中的連排一級幹部,很多都是戰俘出身。這類人的代表人物是自己與郭炳勳。

另外,還有來自抗聯的部分人馬。其中有四軍的殘部,五軍三師的部分部隊,甚至還有二路軍總部的部分兵力。這部分人人數雖然不多,而且現在大多為政工幹部。但畢竟在部隊中有一定影響。代表人物就是李延平、王光宇。

至於勞工出身的,反正的偽滿軍,以及少數本地出身的戰士,這些人目前大多數都還是普通的戰士。雖然影響不算大,但人數卻是最多的。而總指揮在這些人,尤其是北滿本地出身的幹部、戰士之中影響很大的。

想起部隊目前的成分構成,楊震有的時候也感覺到頭疼。尤其是戰俘之中,大部分都是**戰俘。這些人對政工工作很排斥,甚至很反感,雖然現在接受了,但不代表以後以後沒有什麼想法。這種隔閡持續長了,勢必要影響部隊今後的發展。而總指揮正是解決這種問題的行家裡手。

而且一旦總指揮離開部隊,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地方,楊震有些擔心那些非戰俘出身的幹部、戰士,尤其是抗聯出身的幹部,會不會認為是自己重心關內來的人有意排擠?

更何況與三路軍的溝通還要依靠總指揮去做工作,想起三路軍自建立以後不斷出現的所謂路線鬥爭,楊震更是頭疼。將來一旦協同作戰,這大帽子扣下來,誰都不舒服。到時候,別在將兩軍的關係弄崩了。所以才一聽到總指揮想要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地方,便連忙阻止。

聽到楊震堅決反對自己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地方,總指揮有些明瞭看了看楊震。雖沒有再說什麼,卻是微微點了點頭。

第一百三十七章 輝煌的開端(5)

楊震並沒有將戰術協同演練與步炮協同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