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則由中央與晉綏商議之後再定。新區的地方政府,由晉綏邊區政府抽調人員組成。在綏蒙軍區轄區,成立新的綏蒙工委。原晉西北地區的地方政權,改為新成立的晉西北專員公署接替。
同蒲路以東包括京綏鐵路以東地區,劃歸晉察冀軍區指揮。晉察冀軍區以現有轄區為基礎,加上整個新解放的察哈爾和冀東,以及晉北同蒲鐵路以東幾個縣,分別成立冀晉軍區、冀察軍區兩個二級軍區。
晉察冀原有的二分割槽、四分割槽、三分割槽一部、北嶽區,加上晉北大同以西地區,劃歸冀晉軍區建制,負責指揮山西境內正太路以北的原晉察冀軍區轄區。平西、平北、一分割槽,察哈爾省新區,外加原冀中軍區一部組成冀察軍區,統一指揮平西、平北以及整個察哈爾省的部隊。
鑑於眼下冀東軍區在去年日軍殘酷的大掃蕩之中,大部已經丟失,地方武裝損失餘燼,主力部隊只能保留一個建制團,以及一個小團的武裝。暫時已經無設立軍區的必要性。取消冀東軍區建制,改為直屬晉察冀軍區指揮的冀東軍分割槽。
太行軍區改稱晉冀魯豫軍區,將原太嶽、太行、冀南、冀魯豫軍區,全部劃入新的晉冀魯豫軍區。太嶽、太行、冀南、冀魯豫三個軍區,全部改為新的晉冀魯豫軍區下屬的二級軍區。
將位於新四軍與華北各大戰略區接壤地區的幾大軍區,原來比較模糊的指揮權,徹底的明確下來。原來的實際上獨立活動的冀南軍區和冀魯豫軍區,正式併入新成立的晉冀魯豫軍區,徹底的理順了指揮權。
在會議上中央沒有同意太嶽與太行軍區合併的建議,還是認為從目前山西戰場的整個形勢來看,太嶽軍區還是作為一個獨立軍區為好。以白晉鐵路與同蒲鐵路之間的廣大地區,為作戰區域,並相機向中條山方向發展。
新成立的晉冀魯豫軍區,統一指揮晉東南、河北南部,以及冀豫交界處各大區的武裝。雖說位於整個華北戰場的南部,但實際上卻位於全國戰局上的中央位置。該區東連線山東、西連晉綏,向南俯視中原,可以與蘇北的新四軍遙相呼應,向北策應晉察冀,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將這一地區原來的三大塊合併到一起,使得原本分散活動的幾個軍區戰略迴旋區域,以及戰略縱深有了相當大的增加。也在相當大的程度,可以有效統一集中調動,原來相對分散的幾大區人力、物力和財力。無論日軍從哪個方向發起掃蕩,應對能力也都更強了。
不過為了便於指揮,將原冀魯豫軍區位於魯西三分割槽,成建制的劃歸山東軍區建制。將豫魯邊具有戰略地位的水東地區,升級新的冀魯豫三分割槽。此次會議先解決軍隊建制調整,地方政權下一步在做調整。
原來編入挺進軍晉察冀和太嶽軍區主力的部隊,全部調回晉察冀軍區和新的晉冀魯豫軍區。將原來的留守部隊替換下來,進入東北整訓。眼下進入晉南的冀魯豫和冀南軍區部隊,以及原冀中軍區主力一部,不在返回原建制,就近先行調往東北整訓。
不過按照楊震的意思,各個二級軍區不能將主力全部地方化。除了劃歸到分割槽武裝之外,軍區手中要保留至少三個團建制部隊。各大戰略區手中,也要至少保留兩到三個旅全建制部隊,以及炮兵的大部。
尤其是返回晉察冀和晉冀魯豫軍區的原挺進軍的主力部隊,絕對不能打散建制轉入地方武裝。這些部隊都已經經歷過嚴格的整訓,並經過殘酷的實戰考驗。返回之後,應該作為骨幹部隊、拳頭部隊使用。
爭取透過採取以點帶面的辦法,透過這些部隊整訓無法去東北的地方武裝。以拉近主力與地方武裝的差距,打好部隊擴編的基礎,為今後全面大反攻做好準備。同時建議各二級軍區,抽調一批經驗豐富的軍政幹部組成一批架子團。
利用眼下華北日軍全面收縮的有利條件,在武工隊和地方武裝的掩護之下透過到敵佔區活動,爭取擴編一批部隊。楊震的這兩個與其說是建議不如說要求的提議,得到了所有人支援。尤其是挺進軍的兩位老帥,堅決表示了支援。
對於這些建議,中央基本上全部接受。不過考慮到晉綏軍區目前兵力不足,難以支撐這麼大的轄區。中央希望抗聯能將原部署在晉北的部隊留下兩個師,配合晉綏軍區部隊擔任晉北防禦。這兩個師之前因為作戰所出現的缺額,由中央、晉綏、晉察冀負責補充。
對於這個要求,楊震想都沒有想的點頭答應。並表示如果中央認為需要,這兩個師連同所屬的裝備可以全部劃歸兩個軍區建制。不過他的這個提議,主席想都沒有想的就給否決了。主席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