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1部分(3 / 4)

小說:抗日之我為戰神 作者:想聊

帥表態之後,楊震也能不通盤考慮調整作戰方案。在從東線陳翰章指揮部返回河間之後,楊震又將冀魯豫軍區首長召集到河間幾經研究,最終還是同意了冀魯豫軍區拿出的作戰方案部分內容。

在日軍反擊作戰打響之後,冀魯豫軍區以一部兵力,在平漢路兩側的永年至南河,武安至皇寺一線遲滯日軍。主力則轉移到沙河流域的太行山區隱蔽待機,待日軍主力越過臨洺關一線,隱蔽在沙河流域太行山區的冀魯豫軍區主力,從側翼發起全線攻擊。

同時冀魯豫軍區在豫北的兩個軍分割槽,則對日軍身後的平漢鐵路展開破襲戰。而其部署在魯西北的兩個旅,則沿著臨清至館陶、威縣公路層層阻擊,保障在永年作戰的冀魯豫軍區側翼。

當然這個前提是在日軍投入到冀南的兵力,不超過兩個師團的前提之下。如果超過兩個師團,那麼冀魯豫軍區還是要按照楊震的計劃展開。不以一次性殲敵多少為目標,在運動之中尋找戰機。

實際上對於楊震來說,這個作戰計劃相當的彆扭。在冀南作戰無法徹底的拉開日軍各部的空檔,尤其是冀南與魯西北兩個方向上,日軍可能投入的兵力之間,根本無法拉開足夠的空檔。這就給自己的穿插、迂迴包抄,帶來相當的不便。

邯鄲以北的水網地帶,反倒成了限制自己機動的障礙。而最讓他頭疼的是,一旦日軍抱成團,勢必要拖延部隊解決問題的時間。而且冀南距離豫北的直線距離也太近了,一旦在冀南打這場殲滅戰,豫東的日軍如果不顧一切的增援,很容易打成一場膠著戰。

如果出現這種局面,卻是楊震最不願意看到的。整個作戰計劃是一環套一環的,西線主力一旦被牽制住,勢必要影響其他戰場的兵力投入。可有些方方面面的問題,楊震也不能不考慮。

此次華北作戰,給楊震最大的感覺,不是在戰場上來多少的敵軍,而是指揮和部署上的彆扭與束手束腳。在指揮關係的理順上,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問題。讓楊震在指揮上,原沒有在東北戰場那麼揮灑自如。

一次作戰計劃如此反覆的修改,對於已經習慣了一號雷厲風行的抗聯幹部來說,還是第一次遇到。而眼下的戰局,卻恰恰走向了楊震最不想看到的一幕。日軍在豫北展開的是兩個師團,也就是說冀魯豫軍區將會按照第一套方案執行。

這就造成了陳翰章在魯西北戰場上,如果想要還是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的計劃,可投入的兵力就顯得過於緊張。在魯北正面戰場,已經無法再抽調兵力的情況之下,陳翰章也只能二選其一。

但實際上在戰場上的野心,並不比杜開山小多少。只不過相對來說,作風沒有杜開山那麼過於粗暴,在某些方面張弛還是很有度,還是想一鼓作氣徹底解決魯西北日軍投入兵力的陳翰章。

所以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之下,他還是儘可能的在戰術上進行了調整。不僅想辦法調動了大量的火力,將楊震新調來的炮兵,全部加強到了魯西北戰場上。還重新對德州西戰場進行了戰術調整。

爭取最短的時間之內解決這個七十二師團,以便在魯西北方面可以儘快的騰出手來,做好後續作戰的準備。至於下一步是先配合冀魯豫軍區,解決一一八師團,還是向德州之敵背後攻擊,陳翰章還是要視情況再定。

只不過眼下還只能量力而行的陳翰章並不清楚,楊震已經考慮到這番調整之後,東線可能存在的兵力不足。雖說並沒有繼續給陳翰章調集援軍,但是在後續部署上,也做了一定的考慮。

既然冀魯豫軍區堅持要作為主力參加這一戰,雖說造成了冀魯豫軍區主力不可能東調。但是無形的將戰場南移,卻也讓西線部署在滏陽河上游的抗聯西線叢集,可以騰出一部分兵力出來。

他已經從西線整體部署上,抽調出來兩個師秘密沿著滏陽河一線展開。同時在天津的陶淨非也接到命令,他所屬的部隊之中要有兩個師,也要承擔預備隊的責任。一旦日軍反擊戰打響,要做好時刻南下的準備。

但楊震在區域性部署上的調整,短時間之內實際上能指望的,也只有他從西線調整出來的兩個師。至於陶淨非所部的兩個師,只要日軍登陸作戰一天沒有打響,就暫時只能在天津戰場上。

眼下天津對於眼下河北戰場的重要性,雖說比不上祁口關鍵,但是對於整個華北與東北戰局來說,位置卻正是處在極其關鍵所在,是連線東北與華北的戰略樞紐。在日軍登陸戰打響之前,楊震輕易是無法調動天津戰場參戰部隊南下。

海上不是陸地,眼下日本海軍還控制著整個渤海。至少在眼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