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1 / 4)

謙虛沉靜”,“弘大通泰”是天下大治之象。

此計引本卦《彖》辭:“巽而止,蠱。”其意是我暗中謹慎地實行主力轉移,穩住敵人,我則乘敵不驚疑之際脫離險境,就可安然躲過戰亂之危。“蠱”,意為順事。

【按語】

共友擊敵,坐觀其勢。尚另有一敵,則須去而存勢。則金蟬脫殼者,非徒走也,蓋為分身之法也。故大軍轉動.而旌旗金鼓,儼然原陣,使敵不敢動,友不生疑,待己摧他敵而返,而友敵始知,或猶且不如。然則金蟬脫殼者,在對敵之際,而抽精銳以襲別陣也。如:諸墓亮卒于軍,司馬懿追焉,姜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向懿者,懿退,於是儀結營而去。檀道濟被圍,乃命軍士悉甲,身自(白)服乘輿徐出外圍,魏懼有伏,不敢逼,乃歸。

第二十二計關門捉賊

關起門來捉進入屋內的盜賊。

小敵困之①。剝,不利有攸往②。

【註釋】

①小敵困之:對弱小或者數量較少的敵人,要設法去困圍(或者說殲滅)他。

②剝,不利有攸往:語出《易經.剝》卦。剝,卦名。本卦異卦相疊(坤下艮上),上卦為艮為山,下卦為坤為地。意即廣闊無邊的大地在吞沒山,故外名日“剝”。“剝”,落的意思。卦辭:“剝,不利有彼往”意為:剝卦說,有所往則不利。

此計引此卦辭,是說對小股敵人要即時圍困消滅,而不利於去急追或者遠襲。

【按語】

捉賊而必關門,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復追,恐其誘也。賊署,奇兵也,遊兵也,所以勞我者也。吳子曰:“今使一死賊,伏於礦野,千人追之,莫不梟視狼顧。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人投命,足懼千夫。”追賊者,賊有脫逃之機,勢必死鬥;若斷其去路,則成擒矣。故小敵必困之,不能,則放之可也。

第二十三計遠交近攻

結交離得遠的國家而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是秦國用以併吞六國,統一全國的外交策略。

形禁勢格①,利從近取,害以遠隔②。上火下澤③。

【註釋】

①形禁勢格:禁,禁止。格,阻礙。句意為受到地勢的限制和阻礙。

②利從近取,害以遠隔:句意為,先攻取就近的敵人有利,越過近敵先去攻取遠隔之敵是有害的。

③上火下澤:語出《易經.睽》卦。睽,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兌下離上)。上卦為離為火,下卦為兌為澤。上離下澤,是水火相剋,水火相剋則又可相生,迴圈無窮。又“睽”,乘違,即矛盾。本卦《象》辭:“上火下澤,睽。”意為上火下澤,兩相離違、矛盾。

此計運用“上火下澤”相互離違的道理,說明採取“遠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敵相互矛盾、離違,而我正好各個擊破。

【按語】

混戰之局,縱橫捭闔之中,各自取利。遠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結;近者交之,反使變生肘腑。范雎之謀,為地理之定則,其理甚明。

第二十四計假道伐虢

以借路為名,實際上要侵佔該國(或該路)。虢,諸侯國名。也作“假道滅虢”。

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①。困,有言不信②。

【註釋】

①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假,借。句意為:處在我與敵兩個大國之中的小國,敵方若脅迫小國屈從於他時,我則要藉機去援救,造成一種有利的軍事態勢。

②困,有言不信:語出《易經.困》卦。困,卦名。本紛為異卦相疊(坎下兌上),上卦為兌為澤,為陰;下卦為坎為水,為陽。卦象表明,本該容納於澤中的水,現在離開澤而向下滲透,以致澤無水而受困,水離開澤流散無歸也自困,故卦名為“困”。“困”,睏乏。卦辭:“困,有言不信。”意為,處在睏乏境地,難道不相信這基嗎?此計運用此卦理,是說處在兩個大國中的小國,面臨著受人脅迫的境地時,我若說援救他,他在困頓中會不相信嗎?

【按語】

假地用兵之舉,非巧言可誑,必其勢不受—方之脅從,則將受雙方之夾擊。如此境況之際,敵必迫之以威,我則誑之以不害,利其倖存之心,速得全勢,彼將不能自陣,故不戰而滅之矣。如:晉侯假道於虞以伐虢,晉滅虢,虢公醜奔京師,師還,襲虞滅之。

心念天下醉紅顏 【轉】 作品中相關涉及 三十六計(三)

章節字數:58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