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一片恐慌之中,大量民眾拖家帶口逃離家園,向江夏、向南郡逃難,大量官員的家眷也夾雜在逃難隊伍中,趁亂離開了襄陽城。
不僅是襄陽城,襄陽郡的其他縣也被帶動,中廬、臨沮、宜城、隨縣等等屬縣也出現了逃亡潮,尤其是宜城縣,幾乎就是傾城而逃。
襄陽郡、江夏郡和南郡的各條官道上,到處是逃難的民眾,扶老攜幼,絡繹不絕,一直延伸到百里之外。
江夏遭遇了最大規模的難民壓境,第一波上萬逃難民眾在三天後湧進了江夏郡竟陵縣。
此時,江夏已經做好的接受準備,劉璟任命郡丞蘇威和長史伊籍二人全權負責接收襄陽難民,並調派董允、周不疑、馬良、劉敏等百餘名文官協助蘇飛等人安置難民,同時派出五千軍隊協助,又調撥五萬石糧食和一萬頂帳篷等物資,運往竟陵縣。
儘管荊州局勢動盪,難民潮聲勢浩大,但劉璟卻沒有時間去竟陵郡安撫難民,他有更重要的軍務要處理。
劉璟已得到訊息,劉備的軍隊和文聘的軍隊幾乎同時撤到了安陸郡,文聘軍隊就在夏口對岸,而劉備的軍隊則在東面五十里外。
局勢有些微妙,文聘手中有八千軍隊,而劉備則有七千人,兩支軍隊雖然同在北岸,但目的卻不同。
文聘目的很明確,就是想借道江夏返回襄陽,而劉備則動機不明,至今沒有派人前來聯絡,劉璟已請蒯良前往劉備大營探望情況。
夏口水軍軍衙內,劉璟正和幾員大將及長史徐庶一起商議對策。
徐庶微微笑道:“如果我沒有猜錯,劉備軍隊應該在等待南郡援軍,南郡軍隊一定會從水路過來,帶來數百艘戰船,使劉備軍可以從水路撤離。”
旁邊魏延問道:“元直的意思是說,劉備軍將撤回南郡?”
徐庶點點頭,“應該是撤回南郡,再從南郡整兵北上抗曹。”
這時,甘寧又不解地問道:“那劉備為何不直接和江夏軍組成聯軍,直接從江夏北上抗曹?”
徐庶微微一笑,“這就叫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如果從江夏出征,那就是我們為抗曹主力,劉備軍只能是輔助,最後戰勝曹軍,主要功勞也是我們,名聲也是被太守所得,劉備一無所獲,如此他怎麼可能願意,他寧可撤回南郡,既可藉機攫取南郡兵權,也可成為獨立的抗曹主力,一石二鳥,劉備何樂而不為?”
眾人都默默點頭,徐庶確實看得透徹,劉備目前的態度,應該就是在等候南郡的援軍,徐庶又看了一眼劉璟,見他一直沉思不語,便笑問道:“太守怎麼看?”
劉璟笑道:“我的想法和你差不多,劉備不可能做我們的協從軍,這次戰役,如果他表現優異,得到荊州人認可,說不定他也有接任荊州牧的希望,就像當年他接管徐州一樣。
不過州牧尚在,他想成為抗曹主導恐怕不現實,就算州牧有這個想法,蔡家也不會答應,這次抗曹,還是會以襄陽為主導。”
“聽襄陽蔡瑁龜孫子的指揮,我寧可不去!”劉虎滿臉怒色,甕聲甕氣道。
劉璟瞥了他一眼,搖搖頭,“不光你不去,誰都不會幹,怎麼抗曹是江夏的事,我們不用聽襄陽指揮。”
就在這時,大堂奔來一名士兵,稟報道:“蒯公回來了,好像劉皇叔也跟著一起來了。”
劉璟心中有些疑惑,劉備怎麼來了?但他立刻令道:“去碼頭迎接!”
。。。。。。。夏口碼頭上,一艘大船已緩緩靠岸,蒯良帶著劉備快步走下了船板,在他們身後跟著劉備的新任幕僚龐統。
樊城被攻佔,新野便被孤立,腹背受敵,形勢岌岌可危,劉備被迫放棄新野,率領七千軍隊和數萬新野民眾東撤到安陸郡。
按照劉備的想法,索性就藉口抗曹,駐兵安陸郡,安陸郡就成為他的囊中之物,但龐統卻力勸他去南郡。
一方面是要趁機攫取南郡軍權,另一方面,駐軍安陸郡就無形中成為了劉璟的北方屏障,會引來曹軍的重點進攻。
劉備深以為然,遂放棄了駐兵安陸郡的念頭,但要把數萬民眾運到南郡卻是一個大難題,靠他一己之力難以解決,必須要得到劉璟的協助。
就在這時,蒯良奉劉璟之命前來問候訊息,劉備便趁此機會,一同前來夏口。
劉備下了大船,已等候在岸邊的劉璟立刻迎了上來,躬身施禮,“世叔能平安無事,令小侄深感欣慰!”
“多謝賢侄關心,這次也是運氣,曹軍沒有進攻新野,讓我逃過了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