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部分(3 / 4)

小說:兵臨天下 作者:孤悟

道:“這是司馬懿寫來的信,告訴了巴蜀內部的現狀,你們先看看吧!”

司馬懿寫來的信劉璟已經看了幾遍,他才知道巴蜀內部的關係十分複雜,涉及到巴蜀本土力量和東州士的數十年鬥爭。

而東州士大部分人都是荊州士族和三輔士族,在巴蜀士人眼中,劉璟是東州士的後臺,那麼劉璟的敵人自然就成為巴蜀士族拉攏的物件,也就是這個緣故,張松、吳懿等人才會支援劉璋和劉備結盟。

賈詡又把信遞給了徐庶,他嘆口氣道:“看來奪取巴蜀,要比我們想象的更加複雜。”

劉璟點點頭,“劉璋雖然並非一味的昏庸懦弱,但他確實是無能之輩,以巴蜀之富庶,幾十年來還拿不下一個漢中,他想透過操控巴蜀士族和東州士族的矛盾以維護自己的統治,卻始終沒有讓兩者真正臣服於他,最後面臨被巴蜀士族和東州士族一起拋棄的命運。”

說到這,劉璟微微嘆息一聲,“現在南方局勢大變,無論是東州士還是巴蜀士族都有拋棄他的想法,只是東州士偏向於我,而巴蜀士族偏向於劉備,這才是我們將面臨的最大挑戰。”

房間裡沉默了,片刻徐庶問道:“所以州牧就想從秭歸著手。”

“正是!”

說到這,劉璟挺直了腰,對二人道:“當務之急,就是必須要趕在諸葛亮返回之前拿下秭歸。”

第424章 西線佈局

在劉璟對巴蜀的戰略計劃中,西陵縣無疑是第一個支點,但它僅僅只是一個起點,還不是那種牽一髮動全域性的戰略關鍵點,而這個戰略關鍵點便在距離西陵縣不遠百里處,它便是秭歸縣。

秭歸縣是三峽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縣,曾是屈原放逐之地,它是整個三峽的咽喉要道,也是出三峽後第一個長江渡口,劉備軍隊若要支援巫城,甚至進軍巴蜀,它們只能從秭歸縣渡江北上,所以拿下秭歸縣,也就扼斷了劉備軍的西進通道。

由於地勢的緣故,秭歸縣城並不寬闊,周長約十五里,秭歸縣雖然不大,但它依山而建,修建得十分高大堅固,易守難攻,頗有一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目前秭歸縣被劉備軍控制,由大將糜芳率領兩千人駐守秭歸縣,縣城人口約一萬餘人,除了種田之外,便主要以中轉商貿為經濟支柱。

由於秭歸縣位於重要的交通樞紐之地,使它的中轉貿易十分繁盛,大量貨物從荊南和南郡彙集秭歸,然後運往巴蜀。

與此同時,巴蜀運來的物資也在秭歸分流,或渡江去荊南,或繼續東進前往江陵和襄陽,甚至在西陵縣上船,運往更加遙遠的江東。

每天都有數十支商隊近千人進出於秭歸縣城,使秭歸縣的客棧、酒館乃至青樓都生意興隆。

另外,縣城內還有數十家商行常駐,如巴郡的嚴氏商行、巴東的常氏商行、成都的羅氏商行等等巴蜀十大商行都在秭歸縣建有分號,同時江陵的吳氏商行、襄陽的田氏商行,以及柴桑的陶氏商行也在秭歸縣設有倉庫和店鋪。

比如秭歸縣最大的倉庫,便是陶氏商行建立的石炭倉庫,佔地近二十畝,將巴郡出產的上等石炭大量運到江夏,保證了江夏郡鐵器鑄造。

商業的繁盛使秭歸縣的底層民眾也有了養家餬口的機會,要麼被各個商行僱傭成為夥計,要麼在碼頭上出賣體力當挑夫。

劉備軍隊雖然佔領了秭歸縣,但軍隊並沒有阻截巴蜀和外界的商貿,劉備此時扮演的還是一個友好角色,是為了幫助巴蜀,而並非謀取巴蜀,因此,秭歸的商貿雖然因曹軍的大舉南征而暫時冷清,但很快又隨著曹軍的北撤再次熱鬧起來。

這天中午,一支商隊從東而來,一般商隊的畜力都是以青騾為主,而這支商隊除了滿載貨物的青騾外,居然還趕著上百頭健牛,牛背上也馱著貨物,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健牛其實也是這支商隊的貨物。

這支商隊為首的騾車上插著一杆三角旗,三角旗上寫著‘吳’字,這意味他們來自江陵的吳氏商行,吳氏商行是江陵第一大商行,但在整個荊州只能排名第三,次於襄陽的田氏商行,更是遠遠遜於柴桑的陶氏商行。

不過在荊蜀商道上,吳氏商行的人脈卻是最廣,它們不象陶氏商行只做石炭和糧食生意,他們涉及上百種貨物,茶葉、鹽、生鐵、絲綢、工具、牲畜等等,甚至連奴隸也會參與販運,幾乎是什麼賺錢就做什麼生意。

眼前這支商隊的人數並不多,一共只有十幾人,為首的管事名叫霍平,大家稱他為霍老爹,是一名六十歲左右的老商人,他臉上深刻的皺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