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稟殿下,陸遜已經率五萬大軍西征,目前正在開往新吳縣的途中,再無新訊息?”
“那孫權現在何處,還在彭澤嗎?”劉璟又追問道。
“聽說孫權的五千石坐船也出現在南昌,但孫權本人有沒有去,暫時還不知。”
“他的坐船去了,人自然也會去。”
劉璟負手在城頭上走了幾步,回頭意味深長地對廖立笑問道:“公淵以為孫權為何會出現在南昌?”
廖立明白劉璟的意思,他想了想道:“微臣以為,孫權表面上將一萬直屬軍交給陸遜,但他實際上並不信任陸遜,才會親自去南昌督戰,不過微臣有些不解,陸遜是孫策之婿,孫權應該相信他才對,在合肥戰役時,便可看出孫權對陸遜的信任,這次怎麼會?”
“我來告訴公淵原因吧!”
劉璟淡淡笑道:“現在江東民怨沸騰,半數以上民意都希望孫權下臺,目前已經出現了兩種反孫權的言論,一是會稽郡官場提出由孫賁取代孫權,另一種言論便是由孫策長子孫紹繼承父業,取代孫權,這種觀念在吳郡很盛行,固然是因為吳郡是孫家祖籍,但聽說幾個吳郡大族也站在了支援孫紹的一面,其中就包括陸氏家族,而陸遜恰恰是孫策之婿,如此,孫權能不有所疑慮嗎?”
廖立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孫權是害怕陸遜支援孫紹,他點了點頭,“微臣明白了,難怪孫權會趕去南昌,他必然是聽到了什麼傳言。”
“不是傳言,而是秘密報告!”
劉璟很肯定地說道:“孫權在扳倒其弟孫朗和族兄孫賁後,便一直在秘密監視孫家,孫權一定是得到監視者的秘密報告。”
“那殿下的意思是,我們要利用這個形勢嗎?”
劉璟緩緩點了點頭笑道:“我想,我可以助諸葛亮一臂之力。”
南昌縣距離新吳縣約一百八十里,道路艱難,行軍不易,至少要走三天才能抵達新吳縣,陸遜留下一萬軍隊守南昌縣,他親自率領五萬大軍一路西行,陸遜非常謹慎,沒有讓輜重遠離主力,而是行走在隊伍中間,他深知後勤的重要,失去了糧草,他們必敗無疑。
也正是因為這樣,江東軍行軍速度不快,緩緩而行,不僅如此,陸遜還派出了一百支斥候隊去前方和周圍探查,防止中了諸葛亮的埋伏,三天後,他們距離新吳縣還是三十里,陸遜命令隊伍停下來休息。
這時,丁奉催馬上前低聲道:“都督,這一帶丘陵溝壑眾多,極容易埋伏,我們要當心中計。”
“我知道,我們有五萬大軍,敵軍要伏擊我們,至少需要一萬軍隊,一萬軍隊很容易發現,只要稍微謹慎一點,交州軍的伏擊就不會得逞,不過,我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恐怕諸葛亮不會和我們在野外作戰。”
“都督這是何意?”
“很簡單,諸葛亮為何不據守更加高大堅固的南昌城,卻要退守偏僻難行的新吳縣,很明顯就是因為新吳縣有利於防守,而對進攻一方則會出現後勤補給的困難,這就容易創造戰勝我們機會,所以諸葛亮一定會堅守新吳縣,等我們糧草無以為繼時,自然就會退兵。”
丁奉點點頭,“都督說得不錯,可我們的糧草能堅持多久?”
“我們的糧草能堅持十天,十天後若攻不下新吳縣,我就必須撤軍。”說到這裡,陸遜長長嘆了口氣,這一戰,他沒有任何必勝的把握。
第二卷江夏 第746章 反間之計
正如陸遜的猜測,諸葛亮並沒有出兵伏擊江東軍的打算,陸遜也是一個善於作戰的年輕主帥,自己的奇兵未必能瞞過他。
與其用奇兵險勝,不如用正道勝之,諸葛亮便決定堅守新吳城,利用江東軍後勤補給困難的弱點,最後拖垮江東軍。
這時諸葛亮已得到探子快報,江東軍主力距離城池還有三十里,正停駐休息,諸葛亮點點頭,對關羽笑道:“由此可見陸遜也是一個謹慎之人,寧可緩一緩,也不想倉促圍城。”
關羽建議道:“軍師,所謂正奇相輔才是制勝王道,軍師既用正道,為何不再出一支奇兵,在外圍運動。”
諸葛亮點點頭笑道:“雲長建議正合我意,這個機會就留給年輕人吧!”
他命人將關興和張苞二人找來,叮囑他們道:“我給你們三千軍,你們可帶十天干糧去城池外圍,不要輕易對敵軍下手,一定要看我的錦囊行事。”
說完,諸葛亮遞給兩人一個一隻錦囊,笑道:“出城後先看關賢侄的錦囊,待時機成熟時,再看張賢侄的錦囊,祝兩位賢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