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發現桌上放著一隻布包和一隻玉盒,這應該是賈詡帶來的物品。
賈詡嘆了口氣,取過布包,放在桌上開啟,裡面是黃澄澄的幾錠黃金,還有一方官印,劉璟不解問道:“賈公這是何意?”
“殿下,這裡有一百兩黃金,是我那愚蠢的兒子接受了別人的賄賂,他良心不安,向我坦白,我特地交給殿下。”
劉璟心裡明白是什麼回事,他從御史監察的密報中得知賈璣在五里槐巷買了一棟佔地五畝的宅子,又得知賈璣在對縣令的評判中,有三人明顯有失公允,這與他買宅的時間相吻合,御史臺便準備發起對賈璣的調查,卻被劉璟壓了下來,他必須考慮賈詡的感受。
劉璟拾起官印,卻發現是賈詡的縣侯印,他愣了一下,“賈公這是要做什麼?”
賈詡萬分羞愧道:“老臣教子無方,導致他利慾薰心,竟然受賄,老臣有責任,願辭去爵位,以示警儆。”
“胡扯!”
劉璟的臉頓時沉了下來,“賈璣又不是三歲孩子,他犯下錯誤還要父親來承擔嗎?漢國的縣侯一共只有兩人,是何等寶貴,賈公若辭去縣侯,讓我劉璟怎麼向天下交代?怎麼向漢國臣民交代?”
賈詡護犢心切,他只希望自己辭去爵位,劉璟就能饒過自己的兒子,不追究他的罪責,不料劉璟竟然動怒了,他心中愈加慚愧,苦笑一聲說:“老朽已到古稀之年,卻晚節不保,生了這麼一個利慾薰心的畜生,我心中難過啊!”
劉璟沉默片刻道:“賈璣雖然犯下了錯誤,但賈穆和賈訪卻能做到清正廉潔,勤政自律,深得人民愛戴,他們都是好官,我準備調賈穆為襄陽太守,賈公應該為兒子感到自豪才對。”
漢國的官場體系主要講究‘內外結合,進退有序’,也就是說,一名官員想做到相國之位,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歷,比如在內朝擔任多少年官職,在地方又要擔任多少年官職。
內朝也就是中央朝廷,最低等的官員叫做吏曹,上面是書佐、從事、司直、丞、尚書,吏曹可以直接升為書佐,書佐也可以直接升為從事,但最好出任過縣令、縣丞或者主簿之類。
但從事要升為司直必須要有地方官經歷,最少也要出任過上縣縣令或者下郡太守,司直升為丞,那就要有中郡太守或者上郡郡丞的經歷。
至於丞要升為尚書,那就極為艱難了,必要有上郡太守或者經略使的經歷,而且就算出任尚書也未必能成為相國。
在漢國的地方官體系中,郡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等為京兆郡、蜀郡、襄陽郡和武昌郡,也就是從前都城所在的各郡,另外靈州等四大經略地區也算上等郡。
擔任了上等郡太守後,就有機會進入中樞權力機構,像蜀郡太守費禕、襄陽郡太守董允,就出任中書省左右丞,而賈穆將被調為襄陽太守,顯然劉璟是準備重用賈詡的長子了。
賈詡心中感動,躬身道:“為了賈家的名聲和前途,老臣懇求殿下罷免賈璣的官職,老臣不能讓他毀了賈氏名聲,毀了他兩個兄長的前途。”
劉璟明白賈詡不是謙讓,他確實是不想再讓兒子為官,貪賄這種事情,只要犯了第一次,就是突破底線了,以後還會繼續犯法,一直到鑄下大錯為止。
而且賈璣能力也確實不夠,吏部尚書徐庶對他也頗有微詞,按照權力分置,調動從事一級的官員由吏部尚書直接決定,但因為賈璣是賈詡之子,所以徐庶要請示劉璟。
本來劉璟打算將賈璣調去地方出任郡丞,恰好此時御史臺發現賈璣有受賄的嫌疑,劉璟也有點猶豫了,如果把他放到地方,賈璣很可能會成為大貪,危害一方。
劉璟沉思片刻便笑道:“直接罷免他的官職名聲不太好,就讓他自己稱病辭官吧!”
。。。。。。。。
第二卷江夏 第1004章 相國之爭
對賈詡而言,並不太在意三子是否當官,是否出人頭地,能升為高官當然好,但賈詡更重視家族的利益,他賈詡能不能使賈家成為大漢的名門世家,這才是重中之重,任何危害到這個利益的行為,他都一定要堅決剷除。
他並不是想替兒子說情,維護兒子的官職,當然他也不希望兒子罷官入獄,他只是希望兒子不要再做官,以免危害到他的家族利益,而替自己管管家務,其實也不錯。
漢王顯然明白他的苦衷,替他解決了這個難題,使賈詡心中感激萬分。
這時,劉璟笑著將爵印遞還給他,賈詡不好意思地收了回去,他也覺得自己有點衝動了,怎麼能用爵位來說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