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拼命打馬疾奔,逃出了漢軍伏擊圈,沿著小道向北面疾奔而去,這時,十八名漢軍斥候從三面縱馬衝出,長矛刺向倒地要逃跑的匈奴士兵,數聲慘叫,幾名匈奴士兵被刺穿了後心,當場慘死。
張新大喊道:“留兩名活口!”
兩名跪地投降的匈奴士兵也由此保住一命,但漢軍斥候並不敢過多停留,他們簡單收拾一下戰場,帶著十幾匹繳獲的戰馬,從另一條小路向南奔去。
第二卷江夏 第862章 戰爭到來
此時漢王劉璟正在關中北部宜祿縣的長武軍城,涇水從西而來,在宜祿縣和北面奔流而來的馬嶺河交匯,水量陡然增加,河面也變寬闊,河面上可以行使千石大船,使宜祿縣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
而在軍事上,宜祿縣同時又是西北蕭關道和北方馬嶺河道的交匯點,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而長武城便是修建在兩條入關中道路交匯處的制高點上,同時扼斷了兩條入關中的要道,是一座極富戰略意義的軍事重鎮。
漢軍為了防禦匈奴大軍從馬嶺河道南下,在一連串的軍事要塞中部署一萬兵力,其中長武城內就有三千駐兵,此時,劉璟在老將嚴顏的陪同下視察這座剛剛修築完成的堅城,長武城是半年前開始修築,位於子午嶺的一條支脈上,山腳下便是北方進入關中的官道,緊靠著涇水。
而兩條大河從北方和西方奔流而來,就在山腳不遠處相匯,只要守住了長武城,也就守住了進入關中的要道。
嚴顏將劉璟領到城邊的一排投石機前,笑道:“殿下請看這二十架投石機,雖然都不大,但可以將百斤重的火油桶投上官道,再用火箭點燃,也就封鎖了南下官道,除非是冬天,敵軍直接走河面,我們無可奈何,不過我聽說北方遊牧民族還沒有冬天進攻關中的先例。”
“如果這次他們就是冬天進攻關中呢?”劉璟淡淡問道。
“如果是這樣,我們的防禦重點就不是長武城,而在南面的漆縣,那邊也是一處防禦要塞,我們可以利用鄭國渠的防禦工事,攔截從北方殺來的匈奴騎兵,同時在長武城切斷匈奴人的後勤補給線。”
“鄭國渠有防禦工事?”劉璟不解地問道,他來的時候並沒有看見。
“回稟殿下,鄭國渠西起涇水,東到洛水,在涇水兩岸修建了七八座小城堡,我們又在城堡之間修建了石牆,到時只要在冰面上砌起一道冰牆,便可成為防禦匈奴騎兵的最後一道防線。”
儘管嚴顏介紹得很詳細,但劉璟還是覺得不太可靠,幾段小小的石牆怎麼可能擋得住十萬匈奴大軍的衝擊,不過這並不是嚴顏的問題,而是關中本身的地形弱點導致,可供依憑的有利地形太少,必須要修建大規模的防禦堡壘,但修建完整的大型防禦體系,至少要五到十年的時間,現在來不及了。
就在這時,一名侍衛飛奔跑來稟報道:“啟稟漢王殿下,魏將軍有緊急情況稟報。”
劉璟一怔,魏延居然有緊急情報,難道匈奴人是從洛川道過來嗎?不過細想極有可能,從高奴南下,最方便的還是洛川道,劉璟立刻對嚴顏道:“老將軍繼續加強防禦,我要立刻趕往洛川道。”
嚴顏躬身道:“微臣遵令,微臣還有建議,殿下可以沿著鄭國渠去洛川道,比去長安繞路要進兩天。”
劉璟點了點頭,吩咐左右侍衛,“立刻準備南下!”
劉璟在千餘騎兵的護衛下;沿著鄭國渠旁的支道一路向東疾奔;次日清晨眾人抵達了池陽縣,在一條寬敞的官道前,劉璟勒住了戰馬。
他神色嚴峻地打量這條北去的官道,一圈圈地勒住戰馬打轉,新任侍衛副統領韋晉覺得有些奇怪,上前問道:“殿下在看什麼?”
劉璟馬鞭指著這條官道說:“你既然是關中人,知道這條道的名字嗎?”
韋晉略微一怔,他看了看這條官道,頓時醒悟,“殿下,這是秦直道!”
劉璟點點頭,“不錯,這條道便是著名的秦直道,從南面的甘泉山出發,一直北達河套,近一千五百里,一條筆直的大道,更重要是,它還北經高奴縣。”
韋晉眉頭一皺道:“殿下的意思說,匈奴人會沿著秦直道南下?”
“你覺得不可能嗎?”
韋晉搖了搖頭,“畢竟過去了四百年,這條直道雖然在關中保持完好,但在北方會怎麼樣?而且一路北去關隘甚多,象雕令關、沮源關、午亭子、老爺嶺等等都是主要的十字交叉路口,修建了險關要隘,控制著北山周圍的交通支線,匈奴人想從秦直道南下,幾乎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