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部分(3 / 4)

小說:兵臨天下 作者:孤悟

等人,都是零陵郡人。

零陵郡太守原本是劉度,劉度在去年秋天作為荊州皇族的代表去鄴都定居,劉璟便任命其子劉賢為零陵太守,又封蔣琬叔父蔣敬為零陵郡丞。

但劉璟來零陵縣視察並不僅僅是聽取太守和郡丞的彙報,他來零陵郡更重要的目的是去零陵縣。

劉璟乘坐上百艘五百石的官船沿著湘江一路逆水南下,太守劉賢一路陪同著他,遠方山巒疊翠,森林茂密,湘水兩岸卻是大片稻田,江邊矗立著一架架巨大的水車。

劉賢指著兩邊的大片稻田對劉璟笑道:“在十幾年前,零陵一帶地廣人稀,土地充足,當地人種地都是用火耕水耨的方式,也不耕作,一畝地產糧只有百斤左右,我和父親這些年一直在改良當地人的耕作方式,從十年前開始積肥深耕,產糧逐年提高,現在一畝地也可以產糧五六百斤,糧食增產,當地人的生活也開始富庶起來。”

劉璟望著在稻田裡忙碌的農人,欣慰地點點頭,“糧食問題始終是天大的事情,是國力強盛的基礎,也是爭奪天下的保證,這次北伐沒有能成功,根本原因就是糧食不足,當然不是缺少糧食,而是運輸糧食出了問題,不過下一次北征恐怕就會是糧食充足問題了,所以這次視察荊南,我對郡縣官員們說:“讓人民能吃飽飯,讓士兵沒有缺糧之憂,那就是一個好官,零陵郡能一直重視農業,著實令人欣慰。”

說到這,劉璟和劉賢對視一笑,很多話不用多說,劉璟已經足夠表達了意思,糧食第一,只要零陵能變成產糧大郡,劉賢的提升將指日可待。

這時,劉賢又笑問道:“州牧特地去零陵縣是為了靈渠吧!”

零陵縣雖然縣名和郡名一樣,但實際它只是一座小縣,而且位於比較偏僻的南方,在零陵郡並沒有什麼地位,但它境內卻是靈渠的始發地,靈渠的另一端位於南面始興縣,靈渠溝通了湘水和灕水,是荊州透過交州的水上運輸要道。

這時,一隊由二十餘貨船組成迎面駛來,船頭上插著江陵吳氏商行的旗幟,吃水線很深,滿載著貨物,劉璟注視著這支船隊從自己對面駛過,這才對劉賢道:“我已經和劉備達成協議,將來放開荊州和交州的貿易,雖然湘水主要是流經長沙郡,但也有一部分流經零陵郡,希望零陵能抓住這個機會,把貿易發展起來。”

“微臣會抓住機會,只是上次州牧說,要嚴禁生鐵、兵甲、銅器、糧食等戰略物資運入交州,但從零陵去交州的道路很多,我擔心控制不住。”

劉璟笑了起來,“這種物資私運是不可能完全控制住,只能說官方要嚴禁,主要商行不準運送,加強水路盤查,那麼不會出現大規模的戰略物資南運。”

劉賢點點頭,:“微臣明白了!”

。。。。。。。

船隊一路南下,於次日中午抵達了零陵縣,零陵縣確實只是小縣,縣城矮小破舊,周長十二里,人口僅千餘戶。

這裡民眾以農業和漁獵為生,不過自從去年秋天,劉璟答應借糧五萬石給交州後,零陵縣便開始熱鬧起來。

藉著運糧的契機,荊州幾大商行紛紛在零陵縣買地開店,建造倉庫、碼頭,使零陵縣的貿易行業幾乎在一夜間發展起來。

跟隨著貿易的發展,店鋪、酒館、旅舍、青樓等等產業迅速興起,縣城內的酒館在一個月內便開業了八家,不僅零陵當地人幾乎一半以上都被僱傭,從外地來的商人、民夫多達數千人,商業繁盛,零陵縣的名聲也開始傳開了。

和零陵縣一樣,靈渠另一端的始安縣也出現了同樣繁榮的景象,始安縣也就是後世的桂林,曾經屬於零陵郡,後來又劃給了蒼梧郡,它是交州的貿易視窗,從荊州過來的商船經過靈渠駛入灕水,抵達蒼梧,再沿鬱水到達南海郡番禹,所以靈渠便成了荊州和交州的貿易咽喉通道。

當劉璟的坐船緩緩在零陵縣碼頭上靠攏,縣令帶領一班官員已在碼頭上等候多時,縣令上前向劉璟跪下行禮,“零陵縣令周雲拜見州牧,參見太守!”

劉璟連忙扶起他,笑著安撫他道:“這幾個月周縣令辛苦了,能在這麼快的時間內建成新碼頭和倉庫,不容易啊!”

在不遠處矗立著幾十座巨大的倉庫,那裡是官倉,僅僅用兩個月時間便建造完成,難怪劉璟要讚賞周縣令,不僅是官倉,還有官用碼頭,也是在兩個月內建造完成,這也是極不容易之事,另外,除了官倉和官碼頭外,幾大商行也分別建造了自己的碼頭和倉庫,使十幾里長的湘水兩岸佈滿了巨大的倉庫群,蔚為壯觀。

劉璟跟隨縣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