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包了紅包。不過,公司的任務量也繼續增加。於是趙文凱和周同學約定的旅行日期也繼續無限期的延後。
與此同時,趙文凱父母在大陸也傳回了訊息,投資建廠的事情也圓滿完成。預計很快就可以投產。
在製作節目的時候,趙文凱對臺灣和香港的電視節目做了對比,然後從中吸取優秀的經驗,也從記憶中找尋當年的好節目,拿到現在來播,爭取東森一炮走紅。
臺灣電視媒體事業發展勢頭繁盛,雖然人口只有2300多萬,電影片道卻超過100多臺,24小時新聞臺就有8臺,與全世界的70多臺相比,臺灣這小島居然佔了八分之一,這現象除了臺灣還真找不到第二個地方。
就其中一項新聞媒體來講,要想在如此劇烈的競爭下突圍而出,就必須殫精竭慮地尋求突破,因此各種多、亂、誇大等搶新聞的怪像便應運而生。而這種怪像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怪是多且亂;第二怪是電視新聞娛樂化;第三怪則是新聞政治化。
臺灣電視不僅新聞臺多,所提供的資訊也多。當我們開啟新聞臺時,你會發現自己的雙眼找不到焦點,因為畫面的資訊太多。
以香港為例,當主播報道新聞時,畫面除了主播以及一行字幕外,只有靜態的背景,使人們的視線很自然地會集中在主播身上。
然而臺灣卻不同,畫面非常豐富,銀幕的上端是字幕(天標)、左面是字幕、下方也是字幕(地標),而下面除了走馬字幕外,它的上方還有新聞標題,當你以為走馬字幕與主播所報道的是同一則新聞時,你會感到困惑。原來走馬字幕打的與主播讀的是完全不同的兩則新聞,那麼哪一條字幕是主播所報道的呢?沒有!其他的只是廣告或天氣報告。除了資訊繁多外,主播身後的背景更是動態的新聞片段,令觀眾看得眼花繚亂。畫面豐富且有動感,當然可以吸引觀眾收看,但數量太多卻會適得其反。
臺灣電視新聞娛樂化、報紙化。在媒體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要想吸引更多觀眾,提高收視率,就需要以客為主,加入觀眾喜歡的元素,使傳統的新聞報道不再傳統,使觀眾在吸收資訊的同時,也可以得到娛樂。這一點主要表現在當地的新聞內容方面。
香港電子媒體的新聞報道大致可以歸為四類:本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