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2 / 4)

小說:東北之虎 作者:希望之舟

賑主要由陝北民政長負責,你主要是負責協調賑災物資,然後重心要放到移民上。不要因小失大。”

“是,卑職省得。”馮廣明連忙道。

¥¥¥¥¥¥¥¥¥¥¥¥¥¥¥¥¥

陝北志丹*縣與甘肅華池縣的交界處,一個搭建得極為簡易的棚子,支撐著棚子的樹幹連樹皮都沒有剝去。

棚子前排著數列衣著破爛,神情有些麻木的災民,難民隊伍一眼望不到頭。棚子另外一側,幾十個大鍋裡面,在煮著稀粥。只有聞到遠處飄來的粥香味之後,這些災民的眼睛才轉動,顯得像個活人,而不是木偶。

一個身著黑青sè中山裝的中年人約有三十餘歲,拿著一隻毛筆不停不停地記錄著從身前經過的難民。

“名字!”中年人用陝北腔向面前一個十五多歲的少年問道。

“馬三兒!”少年愣了一下,回答道。

王鋒飛快地將馬三兒記錄下來,然後道,“可以去那邊領吃的了。”

馬三兒聽到王鋒的話,吞了幾口唾沫,身體裡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力氣,拔開腳丫子便要跑,跑了沒幾步,被維持秩序計程車兵給喝斥著攔回了原來的隊伍。

“小子,守點規矩。”士兵看到馬三兒這餓壞了的半大小子,也只是稍微喝斥了一下,沒真拳腳相加。粥棚剛搭建的時候,還真差點遭受到了難民的衝擊。有了這些荷槍實彈計程車兵在,也能防止一些心懷不詭的人乘機煽亂。

“拿著這傢伙,以後就是你的飯碗了,若是丟了,以後就吃不了飯了。”馬三兒受了士兵的喝斥後,按秩序來到施粥的木棚子前面。胳膊處戴了寫著東北字樣袖章的張大佑將一個鐵製的厚實大號杯子遞給了馬三兒。

然後旁邊另外的一個人給他乘了一碗稀粥。這粥並不全是大米,還有許多廉價的紅薯。不過現在只要能填肚子,能吃下肚就行,哪裡還能挑三揀四。

馬三兒前面不少人捧著滾燙的稀粥貪婪地吃了起來,不少人吃得太急,燙得咳嗽,連眼淚都咳了出來。

馬三兒捧著鐵杯子,看著大杯子裡的稀粥雙手卻是顫抖了起來,猛地朝著西方跪下,呆滯的眼睛裡面豆大的淚珠不停地翻滾而下,卻是悲聲嗚咽起來,“娘,二姐,三兒現在也有吃的了,你們怎麼就不多撐住一天啊!嗚……”

馬三兒的爹,爺爺,nǎinǎi,還有大哥都被倒塌的屋子活埋了,劫後餘生的母親,二姐卻是沒有捱過飢餓,在趕來志丹*縣的前一天餓斃在了路上。

負責維持秩序的唐銘chūn正要上前將馬三兒拉開,好讓後面的隊伍更容易過去,卻卻旁邊的黃坤給拉住了。

“讓他哭一會。”就是這些在戰場喋血的戰士,看到災情之慘,也不由為之側目。黃坤拉住唐銘chūn,又向後面的人道,“你們繼續,繞著走。”

像馬三兒這樣的人並非少數,後面排隊的災民也十分配合,領過粥之後便繞過跪在地上的馬三兒,有的還搖頭嘆了口氣,勸慰兩句。說起來海原大地震爆發的前期,這些難民大多相互扶持,家裡有存糧的也會借給附近的一些難民用。他們期待著zhèng fǔ的救援,不過rì子一天天的過去,zhōng yāng毫無音訊,在地震中同樣遭受到重創的地方zhèng fǔ自然也是無力救助這些災民的。就這樣,時間一久,原本那些肯拿糧食出來幫助其他難民的人也變得謹慎起來,不再像以前那樣熱心。這並非這些百姓的錯,大多數百姓是十分純樸善良的,錯的是漠視災變的zhōng yāng。才讓這些災民變得麻目,而眼下東北的援助卻將這些災民原來的純樸給喚了回來。

像這樣的粥棚有很多,粥棚裡的工作人員也是三班倒,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總會有難民源源不斷地湧進陝北。

“神木那邊開發出了大型的煤礦,又有綏遠的商人不時進入陝北,按這個進度下過,過個一兩年,陝北就要大變樣,脫貧致富。”時任陝北諮議局局長的劉藹如看著河邊來來往往的難民挑著一擔擔的碎石鋪徹在地面,然後用滾石壓嚴實,一條簡易的道路就初具雛形了。還有遠處的後申河,那座石橋也在東北派過來的技師指揮下,修建好了一半。

“嗯,最多兩年,陝北就要大變樣。”郭希仁點頭道,“能夠納入到東北的治下,是陝北民眾的福氣啊。可惜了陝南的百姓,還有受陳樹蕃的壓迫和剝削。”

“不如請興帥調幾個師過來,現在整個陝西的民心都在北移,以東北軍的戰力,當可一戰而定。”劉藹如道。

“興帥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