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2 / 4)

因為,巽國素來是立長子為太子,這不啻可以免去為了皇位,皇嗣相爭。而殺母立子,又能防止皇長子登基後,子少而母壯,外戚專政,恣亂前朝。

這亦是巽國開朝皇上駕崩時所立下的一道密詔。

再此基礎上,以帝王二十五歲為限,是讓後宮,若因為這道密詔外洩,導致無人願意誕皇長子時,加以約束,以免帝肆因此薄弱。

可,即便如此,軒轅煥登基三年,直到現在,才有了第一名皇子。

表面的現象是一直屢屢有懷得子嗣的嬪妃小產。

內力原因,無非有二:

其一,對於不知這道密詔的大部分后妃而言,誰誕下皇長子,即為太子,哪怕,不為中宮皇后,待到太子即位時,始終,是會尊為太后之尊。是以,宮內傾訛日盛。

其二,極少數后妃是曉得這道密詔的,比如那晚宮中放許願燈的嬪妃,就說明這道密詔,被人再刻意的傳出去,畢竟巽國至今先後有六位帝王登基,那些近支王爺,誰又是省油的燈呢?事關皇太弟的冊立,如果宮中無所出,得益的就是擁有皇太弟資格的各近支王爺。所以,屢有嬪妃因著此道密詔,自行小產,也是有的。當然,若是被上面察覺,這些嬪妃的下場,也只有死路一條。

於是,為了陳府看上去的榮恩永固,稍有不慎,她賠上的就是自己的命。

可,這一切,都是她自己決定入宮那時就不能後悔的路。

當她名正言順地抱著皇長子的那一刻,心裡,雖有著對公主之死的悲痛,以及另一個孩子的愧疚,還有,滿滿的初為人母的歡喜。

因著這些殘酷的部署,她不止活著,還能親自撫養她的孩子長大,這本身,莫過於是對她最大的恩賜。

但,對於他成全這場部署的人來說,結局,卻都是不如她的。

接產的穩婆,在出宮的路上,被‘歹人’謀財害命,斃命於一處小巷中。

馮院正把另一個孩子交換予她後,就告老致仕,再不行醫。

陳尚書令。在其位也並沒有待多長時間,終是被軒轅煥尋了個差錯,提前致仕歸家。

軒轅煥是容不得外戚的勢力過大,這點,陳尚書令或許預料得到,所以,在致仕前,他曾來找過他,但,彼時的她,已是中宮皇后,哪怕,有把柄在陳尚書令手中又如何呢?

畢竟,當年的事,若是被揭發出來,恐怕就不止致仕這麼簡單了。

而她,也不會為了陳尚書令去求軒轅煥,只允諾陳尚書令,陳家一定會再出一位皇妃。

陳尚書令機關算盡,不過替別人做了嫁衣裳。

可,對於她的這份允諾,他該是滿足的。這,意味著,陳府至少兩代間,能盤根錯節於前朝後宮,畢竟,為官這麼多年,他的門生亦是有的。

當然,她的話是沒有說完的,遠嫁聯姻亦是皇妃,不是麼?

她不希望陳媛的女兒入巽宮,因著私心裡的計較。

可,後來,一切的發展,都並不全在她的控制中。

一路走來,沾滿血腥,卻是回不去的。

她欠慕家太多,哪怕,暗中幫助慕風成為尚書令,都不能抵消她這種虧欠,甚至於,慕湮一事,更讓她的虧欠愈深,若沒有當初的遠嫁,現在,慕湮是不是就不會死?這場死,她能嗅到的,只是一種刻意製造出來令兩國關係轉危的謀算。

而對軒轅顓,她知道,是愧疚的,然,她並不能將他的身份公諸於世,因為,那樣,不僅於事無補,這麼多年,辛苦經營起來的一切,也都毀之一旦了。慕淑妃當時,誕下的,僅有一名子嗣,這是永遠不能改變的‘事實’,哪怕,軒轅聿這麼多年,都想為軒轅顓正名,她都是不能容的。

思緒普定,她望向,面前這個她本該熟悉,又有些許陌生的孩子。

是的,這麼多年,她或許,並不完全瞭解,她這個孩子。

即便,他們是母子,一路扶持著走過來,那些隔閡終還是在的。

先帝突然暴斃後,軒轅聿登上皇位之路可謂艱難阻阻。

當時,三王發難,質疑先帝暴斃行宮是否是有人蓄意為之。她費了很大的力,靠著三省和驃騎將軍的擁護,平定三王之亂,才讓軒轅聿登基為帝。

但,從當年她決定那麼做開始,註定,他們母子之間的隔閡,不會因為患難與共、坦誠相待就會消失。

他不屑她的自私、心狠,她,是知道的。

只是,這才是在宮中生存下來不二的法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