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皇帝,甫登極便厄運連連。首先是外患,沙俄已在北疆侵吞了帝國發祥地滿洲的大片領土,不久英法又於南疆開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其次是內戰,原先已在南國處處冒煙的民眾造反,迅即燃成太平天國起義的燎原大火,不久便建都天京,得捻軍支援而與滿清中分“天下”。更不幸的,是英法聯軍於咸豐十年(1860)攻佔北京,迫使他在滿清入主北京二百十六年後首創帝國首都淪陷的歷史紀錄,而且於次年七月十七(1861年8月21日)病死熱河,虛齡僅三十一歲。
廟號文宗而諡稱顯皇帝的咸豐帝,雖是滿洲皇室的紈絝子弟,卻因爭奪皇儲而頗具教養。當他如願登上大寶,起初也想有所作為。例如即位初期,面對諫臣奏章,都表示有聽德,並且很快懲辦父皇寵信的佞臣穆彰阿、耆英,又起用林則徐,以示有意“維新”。哪知天不我佑,外患內亂不絕。他和他的親信,都十分迷信中世紀的傳統數術。兩漢的《周易》緯書,不是說每個新朝都必遭“百六陽九”的厄運嗎?就是說,每個新王朝,每逢建國一百零六年,必遭大旱或類似厄運九次,而據相傳為箕子所作的《周易》“明夷”卦的傳統解釋,又說其卦(離下坤上)表徵“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既然咸豐帝實際在位十一年半,卻屢遭患難,那麼民國初年的《清史稿》作者,以下描述應說頗近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