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都穿裙子,而且絲毫不怕冷,要知道這個季節的韓國,晚上是非常冷的。我想說的就是,韓國人,普通的韓國人,長的或許不算好看,但是經過一修飾,一打扮,就能變成彬彬有禮,氣質出眾的俊男美女,不是有句話叫佛靠金裝,人靠衣裝嘛。整容的事兒嘛,當然很多,好看的基本上都是整出來的,韓亞航空上的空姐超級漂亮,但是一看就是整的。
聽說韓國的電視劇後期都要調色,拍攝地點也都在最高檔的江南富人區,所以給大家一種“哇,韓國人都長的真好看!韓國好高檔”這種錯覺。這個國家真是一個會精心打扮自己的小姑娘呀。我在想如果中國人也都愛美至此,那麼中國gdp估計還能再漲零點幾個點。
泡菜國。來韓國果然體會到了韓國第一美食泡菜的威力,任何一家店,包括炸雞店,都有免費的泡菜獻上,普通的大白菜、蘿蔔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我很吃驚得在肉骨頭店吃到了桑葉泡菜,omg,這不是蠶寶寶吃的玩意嗎?
平心而論,泡菜確實還不錯,特別在吃油膩的炸雞或者烤肉的時候,吃爽口的醃蘿蔔非常解膩,但是別的泡菜,呵呵,我就不怎麼愛吃了,特別是在每天都在吃的時候,這玩意真能刮油,幾天過去,肚子空蕩蕩的,而且這玩意都是生的啊。
還有一個就是辣,泡菜當然是辣的,韓國的東西基本上都會放辣椒,(我經常在想一個問題:沒有辣椒傳入亞洲之前,韓國人是怎麼生活的。)在韓國的幾天肚子都不是很舒服,肯定是被辣白菜鬧得。
國內的韓餐大部分已經變了味,改良成適合中國人的口味,烤肉和炸雞還是很不錯的,但是略顯油膩,幸好有萬能的泡菜,至於吃的什麼炒飯,辛拉麵我就不說什麼了……明洞的路邊攤看上去還蠻幹淨的,本來想嚐嚐新鮮榨的石榴汁,被同學堅決得制止了。
禮節。韓國人非常禮貌,這個我坐大巴去機場的兩次經歷就可以看出來。週日出發回國,在等車的時候,一個大叔過來打招呼,我起初沒理他,以為是類似國內搭訕借錢或者問路的人,結果我那精通韓語的同學告訴我,他是機場大巴的工作人員,除了把我們引到正確的候車點之外,還表示,不用擔心行李,他會把我們的行李放到大巴上的,然後我們就空手上了大巴,上大巴之前,我也朝著他微微點頭,他連忙鞠躬回禮。相比較之下,上海火車南站到浦東機場的機場大巴上那個滿臉不耐煩對著我問路態度生硬的大媽來說,簡直是天壤之別。
路上隨處可以看到相互行禮的人們,對於禮節的重視到了我覺得有些虛偽的程度。禮儀之邦,的確是沒錯的。當然,對於這種事多浪費時間和精力,自然也是可想而知的。
韓國文化的堅守和變革。若不是路上的招牌和他們講的韓語,我會以為我一直還在國內,到處的古蹟都是中文,包括在景福宮內,所有的牌匾都是用漢字書寫,當然麼,首爾以前就叫漢城,大漢門、光化門這些字總是讓我忍俊不禁,難怪韓國人要向李光耀廢除漢語那樣學習廢除漢字,最佳的統治方式不是槍炮,而是文字,這也就是金光閃閃坐在景福宮廣場前面的世宗大王如此被韓國人推崇的原因,韓語就是在他的主持下發明的。
景福宮和故宮的建制幾乎一模一樣,我從來沒有去過景福宮,但是我知道,幾個重要的宮殿在什麼地方,上朝的大殿,國王的寢宮,王后的寢宮,依次在中軸線上,嬪妃的小住所就在王后寢宮的隔壁,走幾步就能到,換成我是王后,也難免妒忌。西邊是一個水池子和花園,這也是中南海類似,只不過小了好幾個尺碼而已。民俗博物館裡面驚現昭烈皇帝和張飛將軍,還有那些無處不在的漢字。。。。。。。這樣的情景,不由得讓人生出此地何地,此時何時的感嘆出來。
中國的文化無處不見,但卻又似是非是,任何一個文化主體總能是體現出自己的特色出來,而不是一味著蕭規曹隨,吸取先進的文化,重新塑造自己的民族文化。星期五下午去看了一場演出,基本上都是韓服、韓樂、韓語了,我不得不說,雖然看上去漢字無處不在,但是這個國家,自己的特色還是保持的很好的,對於大韓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大家都是知道的。德壽宮門口有侍衛交接儀式,機場有韓服巡演,景福宮門口的侍衛也都是傳統韓服,相比較我們國內的景點,也只有穿龍袍西湖邊拍照到此一遊了,文化產業,中國還是很不夠啊。
被中國佔領的首爾。
如果你拒絕了我們,那就意味著滅亡。
——作者說的。
為什麼在韓國感覺好像在家一樣?出發去韓國的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