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了這一點,因此當威廉一世和俾斯麥試圖讓小威廉過早地掌管外務部門時他表示反對。“考慮到我的長子不夠成熟和缺乏經驗,他對自己過高的評價表明了這一點,”1886年時他寫信告訴宰相,“我只能說這麼早就讓他接觸外交問題是危險的。”小威廉應當跟著父親先熟悉國內的狀況,而不是在政治領域運用他的魯莽和過於輕率的判斷力。然而宰相對腓特烈的建議置若罔聞,隨後發生的事情才證明這位父親的話多麼正確。
俾斯麥外交政策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孤立法國,把奧匈帝國、俄羅斯甚至英國拉到自己這邊來。普法戰爭使歐洲大陸自1815年建立起來的維也納體系土崩瓦解,代之而起的是俾斯麥處心積慮要建立的歐洲新秩序。在俾斯麥看來,具有強烈復仇心理的法國是德國在歐洲大陸的主要威脅。因此,為了保住普法戰爭的成果,就必須聯合俄國和奧匈帝國,孤立法國。歷史上俾斯麥進行了一番努力,在外交上縱橫捭闔,逐步建立起了一個以柏林為核心的結盟體系,即俄、德、奧“三皇同盟”體系。比較而言,這三國是當時歐洲最保守、最****的國家,三國的皇權都很強大,這三國走到一起,共同維護歐洲的君主制度,在別人看來也很正常。不過現在加上了一箇中國,踢開了俄羅斯,這樣的話,如果繼續稱之為“三皇同盟”,也不算錯。
德意志帝國的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