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點點頭,“如此甚好,皇帝那裡呢?收拾好了沒有。”
“已經從毓慶宮出發,來迎接佛爺了。”
“不必來迎我了,讓他徑直去太和殿吧,今日大宴,和往日不同,不能咱們娘倆都晚到。”
“是。”
她站了起來,小朱子和小夏子扶著慈禧太后走了出去,到了中庭,轎輦已經在候著了,慈禧太后似乎突然想起了什麼,“六王爺,來了沒。”
抬轎輦的太監已經把轎輦抬了起來,聽到慈禧太后發話,連忙站住,轎輦紋絲不動的停在半空中,李蓮英恭順的回答道:“恭親王府報了信兒過來,說是恭親王身子不痛快,就不來赴宴了。”
慈禧太后神色有些失望,看來還是不肯來,“只是,”李蓮英加了一句,“承恩公爺上摺子說想親自來慶祝太后萬壽。”
慈禧太后搖了搖頭,神色有些落寞,“該來的人沒有來,不該來的人卻是想來,桂祥,讓他好生養病吧,我說他身子不好,那就身子不好,一直待在家裡頭,不要再出來了。”
慈禧太后這麼說,底下的人自然怎麼做,李蓮英應了一聲,擺擺手,轎輦又快又穩的朝著太和殿而去。
轎輦到了中右門,上了漢白玉的殿基,慈禧太后看到了太和殿的廣場上密密麻麻的擺著無數張桌子,桌子邊上頂戴朝服,或者是新軍制服,烏壓壓的站滿了人,見到慈禧太后的御駕到了,在禮部官員的帶領下,眾人山呼萬歲。
禮畢之後,慈禧太后也到了太和殿的殿門,此地至光緒皇帝以下,盡數肅然站立,等慈禧太后升座之後又再拜,殿外的也是如此,聲震雲霄,慈禧太后點點頭,“都起來吧。”
“起!”殿外的太監高聲的喝道,於是眾臣軍官士兵等都站了起來。
慈禧太后緩緩環視,她在眾人的眼中,看到了臣服,看到了欽佩,看到了敬畏,也看到了驚懼,看到了一些厭惡,不過她完全不在乎,她坐在位置上,提高了聲音開口了,太和殿是諸殿之首,最為寬廣,需要增加音量才能夠整個殿都聽得見,“今日之宴,先賀大捷,再來祝壽!”(未完待續。)
一百零三、慶壽賀捷(三)
她響亮的聲音在太和殿內迴盪,不僅是殿內的人,就是殿外的也安靜候著,當然,外面的人聽不到裡頭的聲音,但是慈禧太后還是要說,“這次和法國作戰,連番大勝!”慈禧太后顯然是十分高興,喜氣勃勃的,她的確就是十分高興,之前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多方準備,才換來不勝不敗之局,這個所謂的不敗之局,如今想想,大部分倒是自吹自擂的居多,雖然陸上先敗後勝,可海面上是一敗塗地,英法兩國的軍艦直入無人之境,肆意妄為,所幸八里橋之戰挽回了一點顏面,然後借這個大勝,用大量購買軍艦的方式餵飽了英法兩國,這才換來了退兵和談的結果,沒有割地,這在慈禧太后看來,確實是大勝,但是,還遠遠不夠。
所以法國這一戰是必須要勝的,若不勝,豈能來代表洋務之事大利於國家?如能壓制八旗改革的反彈?如何能夠再為中國贏得一個可以再發展幾年的太平環境?這些都需要透過這場戰爭來實現。
所以終於是勝了。
壓在自己頭上的幾座大山,已經被搬走了幾座,比如這外興安嶺,比如這伊犁地帶,還有現在的越南,這些障礙已經都被搬掉了,但是未來的那些障礙呢?還會存在嗎?還是蝴蝶效應已經揮動,將來的世界已經扭轉成了別的模樣?
慈禧太后說了那一句話,許久沒有再開口,只是浮想聯翩,想了好多事情,思來想去,最後只有這麼一句,那就是重生之後,有如此勝利之果,絕不會對不起任何人了,想了如此之多,原本要說的長篇大論就不準備再講了,“全賴天佑我中國,諸位臣工之辛勞,戰士之效死,百姓之擁護,今日在太和殿前設宴,一來是款待遠征之戰士,二來是答謝諸位,”慈禧太后站了起來,威嚴的說道,“若非諸位,絕不有此大勝!”
群臣也連忙鞠躬行禮,外面烏壓壓的人也連忙鞠躬,慈禧太后笑道,“中法之戰,有功之人如今還未封賞,就是今日來定奪,孫毓文,你是禮部尚書,你來宣旨。”
“是,”孫毓文起身,站在了丹陛之下,邊上的禮部侍郎捧著厚厚的幾卷黃綾,這都是封賞有功之臣的聖旨,他喜滋滋的攤開最上面的一卷黃綾,“左宗棠接旨。”
左宗棠從位置上走了出來,跪在了太和殿內,慈禧太后的寶座面前,“臣左宗棠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國賴忠臣,亦賴能臣,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