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部分(2 / 4)

小說:朱門風流2 作者:上網找工作

,就看到那邊的朱贍基正在向自己招手,走上前的時候方才發現皇帝竟在吟詩。他原以為走動了詩興即景賦詩,卻沒料到朱瞻基念出四句之後,突然轉頭看著他。“又是宮車入御天,麗姝歌舞太平豐。侍臣咎天賀顏喜,壽酒諸王次第傳。這四句怎樣?”

雖說張越雜書看得多,詩詞歌賦看得少,但這四句詩他細細品評了一陣子,隨即心中一動:“皇上這不是耍弄臣嗎,又是宮車又是諸王,聲聲句句都是頌聖,沒有皇上的氣魄,也斷然不是我朝臣子所做。這四句詩大約是無時那些扈從的詞臣跟著從大都到上都之後所作的應制詩吧?

“你倒是警醒!”朱瞻基看到幾個勳貴一副心有餘悸的模樣,知道這些人是慶幸沒有胡亂插言以至於馬屁拍到馬腳上,於是又走了過來,卻是擺擺手讓那些人不用湊過來,又笑道“要說這四句之中,有兩個字是如今應景的,你說是哪兩個字?”“g然便是太平!”

張越想也不想就答了,見皇帝又連連點頭,臉上頗有自得,他不禁徼做一笑,亦是隨著朱瞻基抬頭望著遠處。太平盛世好年景,不用那些歌舞伎笙歌曼舞唱太平,只看民間百姓的平安喜樂,那活脫脫的盛世便擺在面前。否則,又怎會有人說寧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突然,他的耳邊飄來了一勾韶輕的話。“張越,歲歲太平年年盛世,他日脎若是封你世爵,使用太平這兩個字!”

Ps:很喜歡太平倆字……所以嘛,史書上便宜了張規的名號就給張越了,反正這位也是沒保住世爵,嘿嘿……

家門變 第九百二十三章 衣錦還鄉

忘清明上河圖,十卷東京夢華錄。道不盡宋時東浙坎華富庶。只不過,那個興許曾經蓋過漢唐長安獨步世界的名城,如今卻只是河南布政司的治所,在大明的版圖當中,單單是一座平平常常的府城而已。

入夜之後,滿城便是一片黑暗,市肆徹夜做買賣,城中百姓不造飯只下館子的景象早就不復得見,就連那一口開封官話,也已經被南北二京的官話所取代,本地人甚至只聽見那兩種熟悉的口音,再一看來人衣著,便能辨明來的是貴還是富。

宋時的開封城外城城門十二座,內城城門十座,而到了元末時節,為了防止起義軍宮城,內城的十座城門被堵上了五座,這一格局也沿用到了如今,分別是東牆的宋門和曹門,而南北和西面則各只留了一座城門。西邊的梁門原本和鄭門雙雙敞開,如今鄭門封閉已有百年,它這一座面西敞開,到是顯得有些孤零零的。這些年都是太平盛世,只黃河常有氾濫,但如今的時節並不是雨季,因而守門的兵卒平日也頗有些懶洋洋的,可這一日卻一個個精神抖擻。

原因很簡單,今天河南布政司、河南都司、河南按察司,這三司衙門的所有官員全都雲集此地,誰還敢偷懶磨洋工?雖說如今這天氣已經是異常寒冷,可官員們都是官靴官服站著等候,愣是沒有一個進城樓旁邊的屋子去避風休息的,這光景就是平日周王府有什麼貴人出來,也沒有這等隆重。因而,尚未輪值的幾個兵車在屋子往外張頭探腦,隨即又縮回了頭來。

“嘖嘖,布政司的羅藩臺,都司的秦都帥,按察司的方桌臺,這三個平素就是出現一個也是不得了的,如今竟是三個齊上陣小張大人可真是有面子!”

“什麼小張大人,如今那個小字早該去掉了。那三位大人算什麼,就是在京城那等權貴雲集的地方小張大人說一句話,這地上也得抖三抖!你們沒看見麼?顧家人居然也敢涎著臉混在迎接的官家人裡頭,還不是看著張大人這回回鄉是來祭掃祖墳的?”

“也不瞧瞧自己什麼身份,顧家人這些年得的幫襯也不少了,顧家大公子那回上京,還從人家手裡訛了好些田來,可如今該敗落還是敗落。要說顧家七爺倒是有本事的。不過那是學官,而且又清正,要有族人打著他的名義招搖撞騙,立馬便是主動送衙門,就算遠在別的地方也會出條子給官府。這才真正斷了顧家的路,就只看這一回張大人如何待他們了。”

顧家長房長孫顧林在一大堆身穿鮮亮官服的官員後面,裹著一件半舊不新的羊皮大襖,冷得直打哆嗦,到最後實在忍不住,頓時一個噴嚏打了出來。見比自己靠前的祥符縣縣承沒好氣地回過頭來看他,他立刻縮了縮脖子,強忍住跺腳取暖的衝動,暗恨張越姍姍來遲。

也不知道過了多尖,前頭終於有人叫嚷了一聲:“來了來了!”

一時間,原本已經有些竊竊私語的人群頓時安靜了下來。顧林人在最後排,使足了勁踮腳也看不清前頭什麼光景,頓時暗自著急,可左右的閒雜人等早已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