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卷五卷首記有“國尊曹溪宗迦智山麟角寺住持圓鏡衝熙大禪師一然撰”。查一然年表;知他在1259年(55歲)被尊為大禪師;1283年(78歲)晉為國尊;1284年至1289年任麟角寺住持;故可斷定這部書是他在79歲至84歲間撰寫的。有資料說他“言無戲謔;性無緣飾;以真性遇物”;又說他“年及耄期;聰明不少衰”。因此;一般認為他的寫作態度是嚴肅的;壇君故事不似杜撰。
這本書裡開始提到檀君的故事時說是根據所言,雖然現在流傳下來的魏書裡沒有相關的記載,但是中國曆代戰亂,史籍多有損毀,十三世界時的一然接觸到的資料應該比現在我們能找到的古籍豐富,以他作為朝鮮國師的身份,也不至於這樣信口胡說,至少我個人認為,這個傳說要比突厥的那個狼人傳說要靠譜點,所謂的天神,熊女當然是胡扯,但如果是以熊為圖騰的部落,在我國的夏朝時期在朝鮮乃至遼東一帶定居,建立了原始遊牧性質的國家,這還是很有可能的。
除此之外,萁子入朝鮮前那裡就有部落存在,說明朝鮮的歷史在萁子朝鮮之前就存在了,無信史的時代,本書裡就一而言之地以檀君朝鮮代替了。
高句麗的歷史和百濟,新羅的歷史堪稱朝鮮半島上持續了千年的三國演義,日後本書中與高句麗的戰爭會有重要的篇幅,主角拉上百濟和新羅作為盟友夾擊高句麗也會寫上很多,所以交代清楚這三個國家的來源,關係,才可能展開後續的章節。這也是這三章多花了不少筆墨寫高句麗歷史的主要原因。
另外,感謝網友忠愛勞爾,聶北凌的月票支援,謝謝。(未完待續。。)
第三百九十章 造龍船的巧匠
高熲點了點頭:“不錯,他出自那西域的昭武九姓胡種,是月氏人,出身於中亞一帶的何國。就是他的侄子何稠,入我中華已歷三代,還是脫不去那胡人的外貌呢。行滿,此人跟你的經歷,倒是有幾分相似。”
高熲看了一眼王世充,繼續說道:“當年何妥與蘇威的兒子蘇夔共同負責制訂朝廷的禮樂,那蘇夔年輕氣盛,與何妥各執一詞,相持不下,於是皇上讓朝中的文武百官來表態,結果十有**的官員都選擇了支援蘇夔,結果何妥這張老臉就擱不下了,他一個飽學博士居然被一個後生晚輩打敗,絕不能忍!
當時何妥堅持認為,這是因為朝中的官員們依附於當時身為尚書右僕射的蘇威,畏懼於他的權勢,所以都向著蘇夔。
何妥以此上書皇上,說蘇威結黨營私,還以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來影射蘇威,偏偏當時蘇威一人身兼五官,兒子也是年紀輕輕便位居高位,引起了皇上的警覺。後來調查的過程中果然發現蘇威任人惟親,大肆提拔肯依附自己的人,這才有了六年前的蘇威罷相之事。”
王世充點了點頭,說道:“原來如此,當時我身在嶺南,對此不是太清楚,何稠這個名字我有點熟,哦,對了,他不就是這次在周法尚的桂州平定戰中立下戰功的新任開府將軍嗎,怎麼此人還是個能工巧匠?”
高熲笑了笑,繼續道:“何妥的兄長何通,有一門雕刻玉器的獨門功夫。大概是因為他的父親何細胡當年做的也是珠寶玉器生意。有祖傳的手藝。何通英年早逝。何稠就隨著叔父何妥一起去了大興。與何妥專攻經史典籍不同,何稠對於歷代的工匠之書更感興趣,現在任太府卿,掌管著細作署,專門打造各種精巧的器物。
我朝琉璃的製作之法已經失傳很久,可是這何稠卻可以用綠瓷打造出與真正的琉璃器物一般無二的東西。就在年初的時候,波斯國進貢金綿錦袍,那使者還口出狂言。說天下無人能做出象這樣華麗的錦袍。
當時皇上就下令讓何稠也做一件,結果何稠幾天的功夫就做了一件比那波斯使者所獻錦袍更華麗更精巧的出來。讓那狂妄的波斯使者只有歎服的份,也算是揚我國威,讓皇上大有面子,當即加升何稠為散騎員外郎。”
王世充嘆道:“這何稠果然是能工巧匠,專業型技術人才啊!可是這樣一個人,也能領兵平叛?”
高熲笑了笑:“行滿,那時候你正跟著史萬歲去和南蠻作戰呢,不知道這事。當時嶺南西南部的俚人首領李光仕謀反,震動了嶺南好幾個州郡。皇上可能是覺得這個平叛的難度不高,想為剛剛為國爭了光的何稠加點軍功。便讓任命何稠為嶺南安撫副使,率兵平叛。
何稠到了嶺南以後,在冼夫人的外孫,羅州刺史馮暄等忠於朝廷的當地夷人首領配合下,一路凱歌,雖是偏師,但也把幾個死硬到底的叛賊首領剿滅,至於願意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