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權,進而奪取天下。”
“但這條路,我王世充走不通,因為我家世不足,跟李密,李淵他們完全沒的比,就是跟你秦將軍相當,商人之子,州官出身,雖然也算是士人身份,但只是底層士人,勉強有個官身罷了,能到今天的這個地位,已經是奮鬥的極限啦。”
說到這裡,王世充嘆了口氣:“當年我贈你秦將軍寶馬,招納之心已經不言自明,可你還是選擇跟著當時的來將軍,只怕也是因為這個家世原因吧。”
秦瓊的臉上閃過一絲難堪的神色,還是點了點頭:“王公真是一針見血,不錯,當年我是看來大將軍是江南名門,位居大將軍,覺得跟著他更有前途,才會拒絕了王公的好意。可是您畢竟已經奮鬥到了今天的地位,按說不必完全考慮這些家世,血統之類的東西呀?”
王世充搖了搖頭,沉聲道:“不行的,秦將軍,現在的我,最多隻能學曹操,絕不能當董卓。既然聖上很聰明,也很尊重我的意見,我又何必非要奪那位置呢?這世上的世家大族們,很少有看得起我王世充出身的,如果我硬要自立為君,行那篡逆之事,那他們只怕多半會跑去投奔李唐。而如果隋楊皇帝還在,那他們出於正統效忠朝廷的觀念,也會來東都效力,這不就等於是為我所用嗎?”
“不要說我,就是李密,我記得當時勸他稱帝自立的人也為數不少吧,但他卻說東都未平,不可議此。秦將軍,是不是呢?”
秦瓊嘆了口氣:“是的,當時我等眾將都勸他自立,沒想到他拒絕了。以前我們還以為他是想留一個招安的餘地,但現在才知道,原來他也是顧及這種士人的選擇啊。”
王世充點了點頭:“所以無論是李淵還是李密,先帝還在時,是絕對不敢稱帝自立的,而先帝被宇文化及所弒,他們就一個自立為帝,另一個自立為王。”(未完待續。。)
第二千三百一十七章 收服猛將
王世充的雙眼炯炯有神,繼續說道:“如果這一戰我輸了,李密奪取東都,他也一定會自立為帝的。大隋的東西兩京,還有隋楊的皇子,是自立的必要條件,只有象李淵那樣從隋楊手中禪讓得權,政權才有合法性,天下士人才會視之正統而去投奔。”
“而我王世充就算手中有了東西兩京,有了隋楊的聖上,但是我沒有他們的高貴血統,一行篡逆之事,勢必人心散失,眾叛親離。所以李密說的情況,完全不存在,各位以後還是隋朝的官將,而我王世充,只是承聖上的權力所授,代行統兵作戰之職而已。秦將軍,牛將軍,你們是迴歸朝廷,可不是一叛再叛啊。”
秦瓊和牛進達對視一眼,二人的眼神中已經沒有了疑慮,秦瓊咬了咬牙,沉聲道:“如果王公有一天真的如李密所說的那樣,背主自立,我秦瓊到時候可就不能繼續侍奉了,希望王公到時候能理解。”
王世充哈哈一笑,說道:“怎麼會呢?秦將軍這樣說,我高興還來不及,你為人忠義,這是在這個亂世中最難能可貴的。如果你太早地答應投降,我倒反而要重新考慮一下你的為人了,你能這麼快地降我,也會輕易地投降他人,我王世充是不敢重用的。”
牛進達搖了搖頭:“王公,你如果能一力匡扶隋室,有大義的名份,早點結束這個亂世,也正是我們,以及天下萬民的期望,到時候你就是定亂匡正的首功之臣,一定會名垂青史的。我等自然也樂於效力。”
王世充點了點頭,沉聲道:“好了,二位既然肯重新效力朝廷,那自然再好不過,這些天你們有空去見見羅士信,程咬金,裴仁基父子他們,也把本帥的意思帶到,如果還有什麼疑問,可以來見我。我現在還要佈置軍務之事,你們暫且以參軍身份在軍中行走,回東都之後,本帥會上報聖上,為你們正式請求軍職的。”
秦瓊和牛進達齊齊地向著王世充行了個軍禮:“我等願效忠朝廷,效忠大帥。粉身碎骨,在所不辭!”
兩個時辰之後,回洛倉城城頭,王世充倚著這城頭的垛口,輕輕地撫著城頭上的那些小孔洞,喃喃地說道:“這些箭孔,怕是上次費青奴攻城時留下的吧。”
一身皮甲在身,風塵僕僕,滿頭大汗的魏徵嘆了口氣:“要是我沒留在氓山大營就好了,早來一步的話,一定就會勸諫主公不要放走李密。”
王世充勾了勾嘴角:“我答應了楊玄感的事情,就不會反悔,李密這回已經鹹魚翻不了身啦,我很確定,殺了他和放了他,沒有區別。”
魏徵的眉頭一皺:“怎麼會翻不了身呢?他中原各地仍然有不少州郡,黎陽城的徐世績仍然有數萬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