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一擊,才是王道。”
“王世充也深知這個道理,所以他先是讓魏徵出使劉漢,再轉去竇夏,劉武周的南下和竇建德對我們山東的出手,都是他的計謀,就是要千方百計地拖住我們,給他爭取這一兩年的時機。我們這時候如果因為意氣用事,為了山東之地跟竇建德起了衝突,只會讓王世充笑掉大牙。”
“他滅李密之後,一定會行篡逆之事,之所以前面沒動,是因為要爭取東都的世家們的擁護,還有進一步地整合李密留下的降軍與州郡。現在這兩件事他已經做得差不多了,不出意外的話,其篡位就是這一兩個月的事。他不想讓我們在這個時候來打他,因為現在是他最脆弱的時候,一旦篡位,那勢必會有些忠於隋朝的勢力會反叛,人心也有離散,但是為了早點斷絕有人借楊侗名義起事反對他的可能,他還是會走這一條路,所謂長痛不如短痛,就在於此。”
封倫哈哈一笑:“秦王分析,真是鞭闢入理啊,高,實在是高。”
李建成勾了勾嘴角,沉聲道:“王世充的手下並沒有那麼忠心,前一陣,秦瓊,羅士信這些人不是相繼來投了嗎?這時候他再玩篡位,就不怕死得更快?他已經把楊侗當了傀儡,何必多此一舉?我並不贊成二郎的意見。”
李世民搖了搖頭:“正是秦瓊,羅士信這些人來投,我這一陣在打劉武周的時候,向他們問了許多王世充的事,李密的舊部對王世充都心存不滿,而東都的高門世家對王世充也是心中鄙夷,只是迫於時勢必須向其示好罷了。王世充一旦離開東都,這些異已勢力就會蠢蠢欲動,他們的大旗就是楊侗。前一陣裴仁基的謀反,就是打著楊侗的旗號,更前一陣獨孤武都,也是借楊侗名義而起事。所以王世充為了斬草除根,一定會盡快行禪讓之事,然後弒殺楊侗,以絕人望的。”
李淵點了點頭:“朕同意二郎的意見,王世充,應該是跟我們對楊侑一樣,利用完之後就儘早地除掉,這樣既有了合法性,又斷絕了別人作亂的藉口。”
李世民微微一笑:“所以我們打擊王世充的最好時機,就是他剛剛篡位之時,這時候會有人情離附,也不排除有些州郡會動亂,而他的大部分軍隊已經解散回去種地,這時候沒有一支龐大的軍隊,只要我們集中大軍,閃電一擊,中原的州郡,有許多會望風而降。”
第二千四百四十七章 建成請命(1更)
李世民的雙眼精光閃閃,聲調也逐漸地高了起來:“王世充以為我們剛打完幷州,軍隊疲勞,糧食不足,這時候沒有大軍南下的實力,但我們就反其道而行之,先假裝散兵歸農,等他篡位後突然集結大軍。”
“我們關中一向是府兵制,部隊的集結遠遠快於其他地方,就是這十二軍現在全部散掉,五天之內,也可以重新集結,七天之內,就可以兵出潼關。”
“所以,父皇,現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盡一切可能先穩住竇建德,只要消滅了王世充,那現在讓給竇建德的,一定會很快拿回來,這一點,兒臣向您保證!”
李淵滿意地點了點頭:“二郎所言,深合朕意,大家還有什麼意見嗎?”
李建成咬了咬牙,沉聲道:“父皇,二郎所說的確實有道理,他是我們丟掉的州郡不拿回來,也就罷了,可是我們已經接納了羅藝的降服,還封他為燕王,如果我們跟竇建德罷兵,竇建德再去打羅藝,我們救是不救?竇建德跟羅藝可是仇深似海啊,一旦跟我們和解,那幾乎肯定會集中兵力對付羅藝的。”
李淵本來已經舒緩的眉頭又不自覺地皺了起來,嘆了口氣:“這確實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羅藝是主動來投靠我們的,我們不能保護他,卻要看著他被竇建德攻擊,這樣以後誰還會來投?對我們大唐的威望,也是嚴重的打擊。朕可以失掉山東的土地,但不能失掉羅藝。”
李世民淡淡地說道:“父皇,羅藝並不是什麼好人,他在隋朝的時候,就是誣衊自己的上司,大將軍李景,導致李景被楊廣猜忌,從涿郡給趕了出去。而他也趁機自立,割據幽燕。”
“他跟竇建德有衝突是必然的事情,因為河北之地,這兩人都想要,只不過因為他的幽州兵馬打不過竇建德,長期處於下風,這才會想辦法傍上大唐,反正只是掛個名號罷了,並不是真正地受大唐控制,在兒臣看來,這樣的人,如朱桀,或者是現在顯州道大行臺的總管楊士林一樣,都不過是掛牌大唐臣子,得不足喜,失亦無傷大雅。”
“而竇建德與我們和解之後,確實會想方設法地攻擊羅藝,但他前幾次大軍進攻幽州城,都沒佔什麼便宜,以羅藝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