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的條件比兩淮好了太多,民皆安逸,沒有那種生存環境惡劣,給逼出來在山裡謀生的人,兩淮之地,窮山惡水,加上天下大亂,流民四起,只有最強壯的人才能活下來,也是我們天然的優秀兵源,但是中原之地,可以兵多,但絕不可能精銳到哪裡,這就是李密的百萬瓦崗軍,不敵我兩萬精銳淮南兵的最主要原因。”
魏徵咬了咬牙:“那麼,我們繼續去淮南招兵就是了。”
王世充勾了勾嘴角:“這幾年不行,淮南之地現在是在杜伏威手上,淮北也是我們新奪下的地盤,田地荒蕪,需要恢復生產,如果真的是象隋末那樣流民四起,我們可以堂而皇之地在流民中徵兵,可是現在我們統治了這些地方,就得勸課農桑,恢復生產,這些兩淮流民,一旦有了土地,也不肯當兵,所以,我們的那波淮南兵,也許是空前絕後,不會再有了。”
魏徵點了點頭:“所以主公就想在淮南兵還有戰鬥力的時候,跟李唐決戰?”
王世充點了點頭:“正是,靠我們手上的兵力直接殺進關中,沒這個能力,如果是渡河進入幷州跟李唐在晉南決戰,一來勝算不大,二來他們也可以用幷州拖,主力出潼關來攻我東都,我們是承受不起這樣的交換的。”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引李唐的主力大軍來中原,這樣他們遠征作戰,糧道不濟,我們有堅城可以防守,可以先行示弱,然後再逐步後退,一步步地退到洛陽城下,誘李唐加大投入,把所有的主力全投到洛陽這裡,到這時候,我們再召喚李靖,還有徐州那裡的楊玄感,三路大軍合聚,與李唐決戰。”
魏徵搖了搖頭:“可是,可是這樣一來,就不怕中原的那些州郡全部倒向李唐了嗎?他們多半是些順風倒的牆頭草啊。一旦投降,可以為李唐軍隊解決糧食補給的問題。”
王世充冷笑道:“解決就解決吧,只有李唐的糧食能解決,才會在洛陽這裡長期地打下去,在他們氣勢正盛的時候,與之決戰,那勝負難料,但如果我們在洛陽城中以逸待勞,而李唐軍隊頓兵堅城之下,長達半年,甚至一年,那銳氣必然下降,到時候我們的兩路援軍只要殺到,三軍齊聚,我自率洛陽主力出戰,是可以將之一舉擊破的,這一戰,就是決定天下命運的大決戰,勝者得到整個天下,輸者則國破族滅。”
魏徵的眉頭一挑:“主公,這個,這個還是太冒險了點,楊玄感現在出鎮徐州,他對您很忠心,只是手下的兵力只有兩萬左右,決戰時只怕不足。至於李靖,他剛剛佔了蜀地,也是極不穩定,蜀兵的戰鬥力很弱,面對關隴大軍時只怕多半指望不上,吐蕃人倒是可以幫上忙,但未必會深入到中原這裡,所以,還是請您三思啊,洛陽不是河陽,一旦給圍,城中的那些世家的人心都不好說。您如果要篡位禪讓,那就必須要先除掉楊侗才行。”
王世充搖了搖頭:“不,我不會殺掉楊侗,我會一直留著他。”
魏徵睜大了眼睛,奇道:“什麼,楊侗還要繼續留?主公,你怎麼會這樣想?禪讓之後,楊侗就是個廢物了,不,應該說是有害的廢物,想要謀反的人會仍然打著他的旗號起事,太可怕了。萬一這個時候,李唐的大軍出潼關來攻,蕭梁也派兵奪我南陽,如何應付?”
第二千四百六十二章 眾臣勸進(6更)
王世充微微一笑:“不弄出這副眾叛親離,局勢不穩,外援斷絕的樣子,李唐又怎麼會下跟我決戰的決心呢?玄成啊,我既然有辦法現在把楊侗給控制起來,篡了位後也一樣有信心讓他人畜無害,不過,我需要讓李唐認為我這裡人心盡失,這樣他們才會下這決心。這件事,你抓緊幫我安排幫,十天之內,我要登基!”
東都,兩儀殿,皇帝偏宮。
自從裴仁基謀反未遂以後,楊侗就被安排到了這裡居住,這個少年天子,形同囚犯,已經不再上朝,每天也是足不出宮,宮中的侍衛宮女,乃至門外站崗的將軍們,都是王世充的親信,可以說,皇泰主已經徹底地成了漢獻帝,如果不是還沒有到大婚的年齡,只怕他還會給安排一個王氏家族的侄女當皇后呢。
這會兒的楊侗,已經是面容憔悴,臉色蒼白,他穿著一身龍袍,無精打采地軟在龍榻之上,而他的身前站著幾個文臣武將,武將以段達為首,大將軍雲定興次之,身著黃色的袍服,文臣則以尚書左僕射蘇威為首,國子監博士孔穎達次之,全都低頭彎腰,向他請命。
楊侗放下了手中的這道聯名奏摺,他的臉色很平靜,因為這樣的奏摺,這些天來他幾乎天天看到,他冷冷地說道:“太尉上次剛剛拿到了九錫,本來他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