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麥克說:“要想完全滿足對地攻擊的要求,是必須要重新設計一款新飛機的。只是你不要忘了,這裡是亞洲,不是歐洲。在亞洲,包括日本在內,各國陸軍都沒有大量的對空武器,甚至這種狀況在短時間內,也不會有大的改變。所以,在我們沒有設計出新飛機前,我們可以先改裝DH…10,給他增加的前裝甲不用很厚,只要能保證不被10mm一下子彈擊穿即可。至於載彈量減少,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我們可以適當減小彈倉空間,多帶些航炮彈藥,每架飛機能攜帶三枚百磅炸彈就行。”
麥克思考了一會,抬頭問宋哲武:“您需要有多少架這樣的飛機?是全部的飛機嗎?”
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戰序曲 起飛
“聯隊的五十四架DH…10都要改,就是訓練用的六架教練機也要改。()需要什麼你們開出單子交給伍司令,我們好儘快到國外購買,我希望這個改進工作能在年底前完成。另外,我覺得還有幾處要改進。”
宋哲武拿起鉛筆,在麥克的圖紙上刷刷勾勒幾筆,把後機艙勾掉,在前機艙上把敞開的機艙加上了滑動的透明艙蓋。
宋哲武放下筆說:“以DH…10的效能,如果加上航炮,它已經具有一定的自衛能力,原有的兩挺機槍作用本就不大,我看就取消了。不僅可省下空間,還能增加有效載荷;另外,還要對瞄準裝具做些改進。據我所知,現在的星環式機械瞄準裝具效果不是很好。我在德國時聽說已經有人在研製前置計算光學陀螺瞄準具和半自動計算光學轟炸瞄準具,據說這些瞄準具採用了陀螺儀和半自動計算技術。我雖然不知道這個瞄準裝具的技術細節,但我想這樣的航空瞄準具不外乎有以下幾部分組成:引數測量裝置、計算裝置和顯示裝置等部分。引數測量裝置測量出瞄準計算所需要的引數,如目標運動引數、本機姿態和運動引數以及大氣引數等。計算裝置根據所測得的資料和飛行員預先裝定的資料,如彈道引數、目標翼展等。進行瞄準計算,確定出彈藥命中目標所需要的初始發射狀態以及投射時機等,並將計算結果送給顯示裝置加以顯示。飛行員根據在顯示器上所觀察到的目標、瞄準標誌和有關資訊,操縱飛機或機載武器,使瞄準標誌與目標重合,實施瞄準。”
這個光學陀螺瞄準具是30年代後期才出現的,對它的具體結構原理宋哲武這個化工碩士可不清楚,只有看郭文淵的能耐了。
其實宋哲武還有一些領先於這時的飛機結構上的問題沒有說,比如機翼的問題。這個時候的機翼從形狀上分,常用的有矩形翼、梯形翼;從數量上分有單翼、雙翼、三翼,甚至還有更多的。而宋哲武知道,最終都是單翼機和三角翼,而且還是後掠翼。現代飛機還安裝有改善起飛和著陸效能的襟翼和用於飛機橫向操縱的副翼,有的還在機翼前緣裝有縫翼等增加升力的裝置。
只是這些劃時代的改進,在。他自己的飛機廠沒有建立起來時,甚至就是他的飛機效能達不到最好的最先進的情況下,他也不會提出來,就是產量不大也不行。他要保證只要他的飛機一出現,其先進的效能就要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宋哲武不顧麥克和郭文淵吃驚。的眼神,接著說:“這個光學瞄準具就交給文淵吧。改進的事我看就可以這樣了。不過,如果再設計新飛機,就要採用全金屬的,就像J…10那樣。我只是給你們提出了課題,具體怎麼做,那可是你們這些專家的事情了。只是,我們剛才說的這些,都是我們第四路軍的機密,這些絕對不能讓外人知曉,明白嗎?”
宋哲武這一連串幾乎是全新。的航空新思維,讓麥克和郭文淵吃驚不小,他們都極不理解宋哲武這個陸軍軍校的畢業生是如何掌握了這麼多超前的航空知識!這些幾乎就是超前了一代的新的航空思想是決不能讓外人知曉,特別是像柯蒂斯這樣的大飛機公司,否則他們由於技術上和自己裝置上的優勢,一定會比麥克他們搶先研製出來先進的飛機。這一點,麥克和郭文淵都是能想清楚的。
麥克還要再問宋哲武,這時有總隊的參謀過來向。伍進報告,‘原定今日試飛的六架裝配好的飛機已經拉上了跑道,請示伍進是否還按計劃試飛。’伍進詢問的眼神看向宋哲武。
一聽說要試飛,宋哲武立刻高興地說:“好啊!我今天。可是來巧了,按計劃試飛。”
伍進笑呵呵地說:“司令,這你可就說錯了,本來DH…10的。首次試飛就是要請你來的,只是這幾天見你實在是忙,所以,把試飛的事一直拖到現在。我知道司令是不會忘了我們空軍總隊的,我跟他們交待了,要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