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配置等各方面都進行的極其順利。先期整編好的部隊的軍官已經開始陸續進入教導總隊等待輪訓。
宋哲武來這裡倒不是有什麼不放心,李文田和徐崢兩人配合得很好,李文田主要負責軍官教導團的組建工作,教導總隊的整編基本上只有徐崢一個人在做,雖然是這樣,可徐崢處理的井井有條。宋哲武來教導總隊,只是要和李文田商討培訓計劃,說是商討,其實是宋哲武不放心。雖然李文田即有保定軍校的學歷,又有十幾年部隊的實戰經驗,可是畢竟受時代限制,有些戰術問題未必很先進。
他一到教導總隊,正趕上李文田也正要找他。李文田的培訓計劃和培訓大綱都已經做好,想要宋哲武檢查批准。這個計劃是簫國棟、陶蓉、李文田三人一起做的,當然這事得李文田為主,因為他們兩人這些天都忙得腳不沾地。
訓練計劃和大綱做得很讓宋哲武滿意,不僅有陸軍作戰的各種戰術科目的培訓,還有戰略制定的指導原則,第四路軍的三猛、三快、一點兩面等特點也進一步在培訓計劃中得到強化。只是宋哲武覺得這個計劃還是有些不足,那就是它太過於中規中矩,正大平穩。雖然擁兵講求正兵為主,奇兵為輔。可是奇兵用得好更容易在短時間內取得意想不到的戰果,甚至弱勢的一方也可以戰勝強大的敵人。
宋哲武和李文田兩人反覆商討了兩天,主要是對伏擊、穿cha、長途奔襲等戰術進行細緻的討論,在計劃中增加了很大的篇幅對這些戰術進行研究指導,最後又找來陶蓉、張亞飛、高宗寶等人對計劃和大綱進行最後的確認,直到大家都沒有異議才最後定稿。透過這幾天的討論,陶蓉等人都對宋哲武的戰術素養十分佩服。李文田甚至認為,宋哲武即使稱不上軍事家(因為,宋哲武畢竟沒有指揮過比較著名的戰役),也堪稱戰術專家。
幾天後,閻錫山的代表趙丕廉一行人在簫國棟的陪同下來到了淶源。
宋哲武這時並沒有在淶源,他已經跑到80裡外阜平山地旅的駐地。對山地作戰,宋哲武知之甚少,不要說山地訓練,就是山地作戰他也只是在小說裡和電影中才有印象,他到這裡可不是指導工作,他只是來看看這個實際負責山地旅訓練的李瑞芳,看看他是如何進行山地訓練的。
李瑞芳很感激這個破格把他從營長提拔到副旅長的總指揮,雖然有陶蓉的推薦,可自己畢竟是剛剛加入第四路軍的降將,宋哲武能這樣信任他,而且陶蓉也暗示他,只要他做得好,宋哲武以後就會把山地旅交給他指揮。所以,李瑞芳對山地旅的訓練下了大力氣,在人員到位的第二天,就和葉長貴拉著山地旅來到了阜平。
之所以到阜平來,是因為這裡的山地地形比淶源更復雜,便於訓練。
山地旅的訓練十分艱苦,他們的日常訓練科目有山地行軍、山地武裝攀爬、如何利用地勢地貌進行掩蔽阻擊,有一些訓練科目甚至跟特種大隊的訓練有近視的地方。
山地旅的武器配置也很有特點,他們沒有山炮,就是迫擊炮也只有60mm的,這主要是為了在複雜地域可以行動迅速,因為他們有的時候是需要在根本就沒有路的地域透過。因為這個原因,甚至他們連重機槍也沒有配備。單兵除了隨身武器,還都多配有一把類似特種兵的匕首,主要是為了攀爬使用。
看了兩天後,宋哲武放心地回淶源了,不僅因為他對陶蓉推薦的這個李瑞芳很滿意,還因為簫國棟已經派人連催了他三次。趙丕廉已經到淶源兩天了,他這個總指揮再不回去,可就實在說不過去了。
其實,宋哲武這些天很忙是不假,可是還沒有忙到拖不開身的地步,他之所以如此做,就是想先晾涼這個閻錫山的心腹,先殺殺他的銳氣。他要讓閻錫山知道,現在是閻錫山和他的晉綏軍需要他宋哲武,而不是他宋哲武。
派簫國棟去迎接,那是因為趙丕廉畢竟有內政部次長的身份,可是到了淶源就得按他的安排行事了。
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戰序曲 順水推舟(一)
回到淶源的宋哲武只是禮節性地簡單拜訪了趙丕廉,就藉口還有軍務離開,只是在離開前告訴趙丕廉,晚上在北盛樓給他設宴洗塵。()
當天晚上,宋哲武在縣城裡的北盛樓宴請趙丕廉,上次宴請盧佐就是在這裡。
為了有意讓趙丕廉感到受到怠慢,宋哲武沒有像盧佐來時那樣,把全體高階軍官都找來陪客,這次只有簫國棟和陶蓉兩人作陪。他這次是既要趙丕廉感覺到宋哲武對閻錫山有怨言,又不能讓閻錫山對他死心,那樣會招來閻錫山的報復,他還要讓閻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