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部分(3 / 4)

小說:1926之崛起 作者:京文

武很想說出,一個月後張學良和蔣介石都會焦頭爛額自顧不暇了,哪裡還會有心思管他閻錫山是否在山西。可是,九一八事變是不能說的,否則,那可就過於匪夷所思了。甚至事變之後,他宋哲武事先就料事如神,極為準確地成功預測了一個多月後在千里之外的東北發生的九一八事變的訊息,會絕不僅僅是匪夷所思,那是要用駭人聽聞這個成語來形容的。

徐永昌有些沮喪地說:“雖然南京方面現在僅僅是口頭恐嚇,可是中央這次又集結了幾十萬大軍,中原大戰,我們百萬人都失敗了,GCD的紅軍只有幾萬人,他們失敗那是早晚的事情,到時候還是會採取武力手段的。”

宋哲武看了宋哲元一眼,對徐永昌說:“其實要閻錫山離開山西也容易。”

“哦文戈有辦法?”

徐永昌和宋哲元,都有些驚訝。蔣介石和張學良都不可能派兵,在他們看來現在是拿閻錫山沒有辦法。

見宋哲武沉吟不語,徐永昌有些著急地催促宋哲武:“既然文戈你有辦法,那就不要再買什麼關子了,你倒是快說啊”

“徐主席不要急,這個辦法倒是有,不過主要是看徐主席你是不是肯了?”

宋哲武的話徐永昌沒有明白,可是宋哲元已經悟出了點什麼,若有所思地低頭思索了起來。

宋哲武收起笑容,看著徐永昌說:“如果徐主席肯做,我倒有一個辦法。”

宋哲武吸了口煙,不急不緩地說:“晉綏軍能發展到今天,這和徐主席當年這些晉綏軍將領們絕大多數都是跟著閻錫山的,徐主席當年第三軍的部下都雖然還有很多,可是現在都不在主要位置,比如你原來的副軍長黃臚初現在只能做你的秘書,原來的參謀長劉蔭遠現在也只是一個參議,這對吧。”

徐永昌嘆了口氣說:“我當年率第三軍加入晉綏軍,為的並不是一己sī利,這件事我現在也不後悔,只不過,倒是真的虧欠了以前的老部下了。”

宋哲元看了一眼宋哲武,冷笑一聲對徐永昌說:“徐主席是個好人吶不僅真心加入晉綏軍,還絕對交出了自己的部隊。可是閻錫山卻還是對徐主席不放心,不知不覺間不僅完全吞併了第三軍,還大肆排擠徐主席的部下,實在不是個東西。”

徐永昌這時已經明白了宋哲武和宋哲元兩人的意思,不過徐永昌這個老好人不願意在提這件事,一擺手說:“文戈,你有什麼辦法讓百川離開山西,你就快說吧。”

宋哲武明白,在徐永昌這樣光明磊落的人面前,挑撥他和閻錫山的關係只能點到為止,再多說恐怕會適得其反。

“我們如果想逼使閻錫山離開山西,不一定非要藉助張學良和中央軍,我們自己就可以……”

感謝“還沒發現”“唯楚メ鐵手”書友的月票,同時再次感謝“70生人”書友的打賞深藍鞠躬致謝

第四百四十三章佈局還有人不願做省主席

第四百四十三章佈局還有人不願做省主席

“我們自己?”

對於宋哲武的提議,宋哲元很有些意動。

如果他能夠和宋哲武一道驅逐閻錫山,那就必定會和在山西的晉綏軍發生衝突,雖然晉綏軍在山西還有二十來萬兵力,可是宋哲武在太行行署的部隊就有二十來萬,再加上包頭井嶽秀的部隊和他的二十九軍,總兵力超過三十萬,在兵力上佔有絕對優勢。

更何況宋哲武的部隊裝備精良,而他也自信憑他的二十九軍,只要有李思熾的那個軍配合,先解決在晉南的晉綏軍有絕對把握。一旦,解決掉晉南的晉綏軍,再回過頭來對付五臺地區和大同地區的晉綏軍,更是不在話下,他甚至還會藉機壯大二十九軍的實力。

戰後,宋哲武就會在山西擁有絕對控制權,為了感謝他,也絕對會給他這個大哥一塊地盤自給自足的。那樣的話,他宋哲元就再不需要仰張學良的鼻息,也可以讓他的二十九軍好好休養生息一番。

不過,對於宋哲武當著徐永昌的面提出這個問題,讓宋哲元很詫異。

宋哲武知道宋哲元誤會了,搖搖頭說:“不是我們兩人,這樣做還要有徐主席和我們一起幹,否則勢必是一場持久慘烈的大戰,這樣的後果,我們承擔不起。”

宋哲武對臉上驚訝神sè剛剛退去的徐永昌說:“晉綏軍並不是鐵板一塊,閻錫山雖然在晉綏軍裡極力提拔山西籍的將領,可是還是有人和他離心離德。比如李生達和李服膺這兩人,就未必對閻錫山很忠心。據我所知,這次他們兩人去大同,完全是身不由己隨大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