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探測過的安全區域踩響了一顆地雷,現在工兵們已經不敢再上前探測了。”
“是他們自己不小心踩響了中國人的地雷,難道這也是他們不執行命令的理由?”
隨後趕來的阿廖沙盯著前面的工兵們,語氣陰森地說道。
先頭營長苦著臉,忙把手中拿著的一塊燒得發黑變形的碎片遞上來。
“這是工兵剛剛踩響的地雷碎片,這種地雷好像我們的探雷器探測不到。”
尼亞佐夫接過碎片,在手中擺弄著仔細觀看,並用指甲在碎片上颳了刮。
這塊碎片從硬度和光澤上看顯然不是金屬,不過從質感上來說它也不是木質和石材,這完全是一種他從沒有見過的東西。不過,尼亞佐夫是清楚的,那就是用這種材料製成的地雷的確是不易探測的,因為現在的探雷器只能探測金屬殼體的地雷。不過,地雷還是要排除的,他的部隊必須要前進,即使付出一些犧牲也要這樣做。
見阿廖沙也在伸著脖子看自己手中的碎片,尼亞佐夫把碎片遞給阿廖沙,正要下達繼續排雷的命令時。
從後面跑來的一匹頓河馬的馬背上跳下來一個師部參謀。參謀告訴尼亞佐夫,師長對於先頭團的前進速度很不滿意。並且轉述師長的原話說,“現在還有一個營長的位置空缺,如果尼亞佐夫想去當營長,他不會反對。”
尼亞佐夫苦笑一下,從阿廖沙手中拿過那塊不明材質的地雷碎片交給參謀說:“中國人埋設了大量地雷,我們已經損失了兩輛坦克和三輛卡車,傷亡很大。這是中國人埋設的地雷碎片,這種地雷同我們常見的不同,工兵探測不到。為了保證後續部隊的安全,我還需要一點時間。”
阿廖沙挺起胸膛插話道:“請轉告師長同志,為了早日把蒙古人民從中**閥的手中解放出來,紅軍戰士是不怕犧牲的,我們就是用人趟,也要儘快為大部隊開出一條路來。”
打仗是一定要死人的,甚至會死很多人,屍山血海的大場面在一戰時尼亞佐夫可是經歷過的,一天傷亡幾萬人,在一戰時那是很平常的。可是,即便這樣,隨隨便便就讓士兵去犧牲自己的性命,尼亞佐夫還是很不情願的。
只是,這個時候,他是不好多說什麼的。尼亞佐夫對先頭營營長下達命令,要工兵繼續排雷。同時,命令傳令兵把團工兵連調上來參與排雷。
傳令兵走後,尼亞佐夫突然感覺到了一絲危險在迫近。
從軍以來,在戰場上他已經多次有過這種感覺,也正因為這種敏銳的感覺,才讓他數次死裡逃生。
尼亞佐夫緊張地看向四周。
就在這時,他突然看到距離道路100多米外右側山坡上的灌木叢中,一到明顯是陽光照射在金屬上的反光一閃而過,多年的戰鬥經驗讓這位沙皇時代基甫士官學校的畢業生本能地一側頭。
更多到,地址
第四百八十二章抗戰邊境(五)
尼亞佐夫只感到一股炙熱的氣流,猛地擦過他的額頭,隨後一股熱乎乎的液體一下子噴濺到他的後頸上。
雖然年近四十,可是多年養成的優秀軍事素養和長時間的軍旅生涯,讓尼亞佐夫保持了身體的靈活和敏捷。
尼亞佐夫一個魚躍,已然前撲倒最近的一輛坦克旁邊,在觸地的一瞬間,緊接著又是一個側翻滾到坦克的後面。在此期間,尼亞佐夫腰間的手槍已經到了他的手中。
就在他剛剛躲到坦克後時,在他前撲觸地的地方,地上猛然濺起一小股煙塵。
尼亞佐夫不由暗道一聲:“好險”他知道,那是一發步槍子彈造成的。
此時,山坡上猛然響起密集的槍聲和手榴彈的爆炸聲,期間還夾雜著蘇軍士兵的慘嚎聲。
尼亞佐夫聽得出,山坡上的槍聲是德國mp…18衝鋒槍和輕機槍發出的聲音,從槍聲密集程度來判斷,最少要有十幾支衝鋒槍和一挺輕機槍。而爆炸聲顯然是手榴彈造成的,只不過爆炸聲很大,威力明顯要比蘇軍裝備的1914型手榴彈大得多。
對於輕機槍,尼亞佐夫接觸的不多,這是因為雖然一戰後各國都出現了研製單兵使用的輕機槍的**,可是蘇軍高層對輕機槍並不很重視,他們一直固執地認為,對步兵而言,其主導作用的只能是重機槍。
好在蘇軍高階將領中不乏有獨具慧眼的人。自23年開始,蘇聯工兵中將瓦西里?A?捷格佳廖夫開始研製輕機槍,並獲得了蘇軍輕武器委員會主席古比雪夫的支援,終於與1927年定型製造,1928年正式裝備蘇聯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