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了聲音道:“上述各項命令,會後立即執行。三十八軍必須在三天內北上……”
會後,宋哲武把簫國棟、陶蓉、韓光弟和葉長貴四人留了下來。
第四百七十五章抗戰北蒙(一)
第四百七十五章抗戰北一)
北位於古高原的北部,平均海拔約1600米。西、中和北部是阿爾泰山脈、杭愛山脈、唐努烏拉山、東薩彥嶺、戈壁阿爾泰山脈、肯特山脈等地壘構成的山地,各山脈主峰一般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
山地之間是地塹形成的內流水系和湖泊、盆地楞格河及其支流鄂爾渾河是主要河流。河、湖附近地區多水草,是天然牧場和主要農耕區。
北東南部是比較平坦的高原,分佈著低矮的丘陵和淺盆地,地表主要為粗砂、礫石的“戈壁”。
北大部分地區屬大陸溫帶草原氣候,季節變化明顯,冬季長,常有大風雪;夏季短,晝夜溫差極大;ūn、秋兩季又極短。無霜期在6月—9月間,只有90-110多天。
北的首府,也是北的最大城市,甚至也可以說是這個時候北唯一一個可以成為城市的地方——庫倫,地處圖拉河谷上游,南北兩面是連綿起伏的群山,清澈的圖拉河從城南的博格多山腳下自東向西緩緩流過,東西兩面為廣闊狹長的克魯倫河穀草原和圖拉河草原。
庫倫城主要街區坐落在圖拉河北岸。市區沿著圖拉河佈局,呈長條形勒博河曲北向南將庫倫分為河東、河西兩部分。圖拉河北岸的市區分為3個臺地:第一臺地海拔1880米,寬2700米;第二臺地海拔1290米,寬2300米;第三臺地海拔1300米,平均海拔1351米,城區寬度僅有幾公里。
一九三一年九月,這個時候在內地正是秋高氣爽的好時節,可是在北這個時候的天氣卻變幻無常,氣溫經常突然急劇下降,甚至下雪。晝夜的溫差更大,早上經常會有霜出現。
站在博格達山上,庫倫東西兩面那一望無垠的碧綠的草原,這時已經都變成了金黃尤其是遠處二三十公里寬的克魯倫河谷中那些半人高的、已經開始發黃的牧草,在和緩的東風吹拂下,猶如陣陣金洶湧澎湃、連綿不絕,壯觀非常。
山地上大量生長著的已經脫落了葉子的古櫟,灰…的樹幹高達30來米,成片成片的如標槍般ǐng立。博格達山腳下的圖拉河和…勒博河,閃著銀光,在靜靜地流淌。動美冷峻的高原風光,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與此極不協調的是,庫倫南面博格達山上和北面連綿起伏的山地上,以及庫倫城周邊、庫倫東面十幾公里外克魯倫河谷和圖拉河谷中間的都岡山上,卻是塵土飛揚,到處都是熱火朝天挖掘戰壕和修建工事的人群,人數足有十多萬人。這是工程兵總隊和梁忠甲、王弼部隊的官兵們在搶建庫倫城防工事和庫倫周邊的要塞和附屬防禦工事。
此刻,在博格達山最高峰上的臺地上,十幾名身穿草綠…軍裝、肩上扛著金星的將軍們,在一大群衛兵和手拿圖紙的參謀們的簇擁下,正在用手中的高倍望遠鏡仔細觀察著庫倫周邊的地形和正在建設的工事情況。
在這一群人中,有一個人顯得很有些特別,他雖然也穿著第四路軍的草綠…軍裝,掛著中校軍銜,可是他那高鼻深目,金髮碧眼,無疑是一個外國人。
這個50來歲的外國人,正是宋哲武從德國聘請來的軍事工程專家、原德國國防軍中校、現任第四路軍國防工程專家組組長魯登道夫。
魯登道夫是來向檢查庫倫防務的北前線司令李文田,彙報庫倫防禦工程進度情況的。在他們的周圍,還有庫倫防守司令高宗寶、四十三軍軍長梁忠甲、四十九軍軍長王弼。
按照魯登道夫的介紹,由他主持設計的庫倫防禦體系,主要由三座要塞群和附屬配套工事組成。
三座要塞群中,一座位於腳下的這個博格達山,一座位於庫倫東面十幾公里外克魯倫河谷和圖拉河谷中間的都岡山,還有一座位於庫倫以西100多公里的圖拉河谷180度大轉彎處的山地。
如果蘇軍從庫倫以北進攻庫倫,需由宗哈拉先向西,再沿圖拉河谷經過那個大轉彎處,然後折向東,才能直奔庫倫。也就是說,從庫倫正北越過邊境進攻的中路蘇軍,向庫倫發起進攻的方向實際上是在庫倫的西面。
這條路雖然距離較遠,可是勝在沿河谷行軍。而建在大轉彎處的這個要塞群,正好扼住了這條通路。
中路蘇軍如果不走這條路,還有第二條路可以到達庫倫,那就是在宗哈拉直接南下